本报讯 日前,折磨了张老伯近15年的三叉神经痛终于消失了,年届八十的他高高兴兴地办理了出院手续。这是市东医院在先进影像技术的引导下,对患者进行的一次介入微创治疗。
市东医院介入科主任周沛林介绍,三叉神经痛患者在发病后常常在说话、洗脸、吃饭甚至是微风拂面后都会感到闪电般的阵痛。服用止痛药过量时,还会出现头晕、行走不稳、摔跤等现象。“该患者入院时,我们发现他身上已有一处肋骨骨折。”
15年前,张老伯出现一侧面颊发作性疼痛,严重时不敢进食及说话,使他的日常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张老伯和大多数患者一样,采用药物治疗法,每日服用卡马西平。但长期服药让张老伯对药物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最近几年已逐渐超出了用药的最大剂量范围。
“这次我们对这位患者采用了介入微创射频热凝术治疗,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一根0.7毫米粗细的针,对患者的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进行定位、穿刺、加温热凝,仅用15分钟就一劳永逸地去除了他的痛感,但触感得到保留。”周沛林说。
据悉,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一种新兴治疗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和外科、内科并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简单而言,就是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从而使创伤达到最小的一种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