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5月3日,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广杭居委会启动社区居民免费大肠癌筛查工作。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本市大肠癌发病率已上升到第二位,需要人们引起高度重视,而早期筛查正是遏制大肠癌高发的有效措施。“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作为今年上海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到年底全市预计可以完成100万例对象筛查。杨浦区计划到年底完成61000例对象筛查,大桥辖区内计划完成8064例。
留意大肠癌的10个信号
理论上,50岁以上人群每5年应做一次纤维肠镜,但对许多人来说其费用略高,而大便隐血检查操作简便且价格便宜,非常适合大肠癌早期筛查。启动当天,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向参与筛查的居民介绍了大便隐血检查具体方法,并讲解了大肠癌防治相关知识。
“高脂肪食谱以及食物纤维摄入不足会提升大肠癌患病率,肠息肉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病率是正常人的5到10倍,另外,约15%至20%大肠癌患者有家族遗传史。”中心工作人员指出,大肠癌若在初期发现生存率约为70%,二期发现生存率约60%,故发现越早治愈率越高,且治疗过程痛苦少、费用低,相反如需开腹手术不仅会产生高昂费用,患者本身也将承受巨大痛苦。
虽然大肠癌早期不易引起注意,但如果居民细心留意不难发现早期大肠癌的10个信号:体重不明原因地突然减轻,不明原因的贫血,腹泻、腹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20至40岁时受过精神打击,排便习惯改变,排泄物带有脓血或粘液,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带血或呈黑色,或形状发生改变,结肠镜发现有多发性肠息肉或乳头状腺瘤。
如今,本市已将大便隐血检查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政府买单,旨在做到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阻断恶性肿瘤的发生,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于大肠癌疾病防治相关政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筛查项目每三年开展一轮。
8月底预计完成区域筛查
筛查工作启动后,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分期分批为辖区达到退休年龄、参加本市各类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障的常住人口,免费提供大肠癌危险度评估、大便隐血检查和相关防治教育咨询等服务,对有需要且身体条件许可者做进一步肠镜检查。
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使工作顺利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心设计筛查方案,细化流程,将大肠癌筛查工作、社区居民健康教育以及家庭责任制医师签约有机结合起来,所有参与大肠癌筛查的居民皆可优先签约,享受签约医生提供的各项服务,如以慢性疾病防治为主的健康干预、评估和管理,个体化健康问题医学咨询、就医指导和建议,以及个性化健康知识宣教和健康处方等。
据了解,为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建立并完善大肠癌防治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此次在广杭居民区先行试点,计划完成640例,下一步将根据试点具体情况,找出各环节中的疏漏或不足,完善筛查步序,为居民提供更周到、更人性化的服务,并将筛查工作推广至整个大桥社区,该实事项目预计在8月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