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5月21日下午,区政协环境和城市建设委员会组织委员视察本区小区物业管理情况,先后前往阳明新城和大城花园两个小区视察物业管理和自主管理情况。
物业总量多,问题不少
在随后举行的委员座谈会上,区房管局通报了本区小区物业管理的总体情况。目前,全区现有住宅物业小区849个,其中,商品房小区273个,面积1488.73万平方米,售后公房小区529个1402万平方米,公房小区47个198万平方米。本区居住物业情况总体呈现出居住物业总量多,售后公房、公房比重大,设施陈旧、配套滞后等特点。
另外,注册在本区物业服务企业140家,拥有一级、二级资质的物业企业约占其中两成,余下为三级及暂定资质。目前,全区已成立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业委会的722个,组建率达85%。
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小区物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综合管理问题,主要涉及小区内停车、“群租”整治、安全隐患以及拆违执法问题。目前,小区规划配置停车位已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停车需求,缺车位、乱停车情况比较普遍,容易引发矛盾纠纷。据统计,全区住宅小区有2万余个车位缺口,伴随居民购车数量逐步增加,车位缺口加速增长,停车矛盾将加剧。在安全隐患问题上,部分小区的消防设施配备、消防通道安全等存在隐患,电梯、技防等公共设施设备缺失老化易引发安全事故。
收支倒挂,建议加强扶持
2012年9月以前,全市执行的公有住宅售后物业服务费标准制定于1996年,物业服务企业普遍亏损经营。该费用定价后长期未调整,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逐年上涨,包括早期建造的商品房和售后公房小区的物业服务收支倒挂矛盾愈发突出。另外,人力成本不断提高也致使该行业大部分从业人员年龄偏高、素质偏低、技能偏弱、服务理念缺乏,制约了物业服务理念和物业服务水平的提升。
据初步统计,本市仅2010年和2011年两年,就有53个公有住宅售后小区的物业服务企业退出小区管理,对居民生活影响很大。经过去年的调整,全市售后公房执行新的物业收费标准,调整了管理费、保洁费和保安费的收费标准,据统计,平均每户每月涨了10元。
记者从座谈会上了解到,针对本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中突出的问题,区房管部门通过建立住宅小区综合管理工作制度、完善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机制、深化达标考核奖励制度、健全完善物业管理服务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改进和解决。
特别是针对物业管理服务收支倒挂不断加剧这一主要问题,区房管局继续推行售后公房达标考核奖励制度,强化日常考核和监管,引导业主监督,着力提高达标考核实效,给予扶持。自2009年实施以来,全区累计发放补贴资金1.26亿元,补贴小区359个,使旧小区居住质量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7万余户居民从中受益。
政协委员们建议,房管部门在对物业管理服务进行监管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加强对物业行业和企业的扶持;物业企业或可通过探索实行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机制实现企业发展,提升品质服务业主;另外,要进一步发挥好物业行业协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