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观众需要那么多“好声音”吗

  ■杨丽萍  罗茜

  面对暑期荧屏10多档声音选秀节目轮番轰炸,观众在不停转换遥控器的同时,不禁会感叹:就没有别的节目形式了吗?我们需要那么多“好声音”吗? 

  自从2003年湖南卫视推出《超级女声》以来,歌唱选秀类节目已经走到第十个年头,在这个夏天,声音选秀达到了“爆棚”的状态,而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愈来愈明显:同质化和缺乏改革方向。曾经红极一时的“超级女声”渐渐淡出或许就是因为节目未能有一个好的转型方向,而现在热播的《中国好声音》《中国梦之声》等则完全依靠引进国外的节目形式。 

  在节目进行中,连带来的话题都如出一辙,拼导师、拼煽情、拼炒作。几乎每一个选手都会通过煽情故事博取同情分,而导师的问题也大同小异:“你的梦想是什么?”“你为什么来到这个舞台?”不少网友讽刺:“没有点童年不幸、家庭不幸都不敢上去比赛。” 

  选秀至今,观众还发现,越来越多的熟面孔出现在不同的节目中,有些参加过好几个比赛,有些干脆就是小有名气的歌手。观众似乎会有这样一种疑问:这还是草根选秀吗? 

  在比赛中,绝大多数选手都是翻唱成名歌星的成熟音乐作品,很少有自己的原创音乐作品,这样的比赛结果就是节目结束之后,真正能留在观众心中的好声音寥寥无几。观众不禁要问:花那么大成本造出的“星”只是昙花一现吗?如何用后续好音乐来支撑选秀歌手进一步提升,也应该是节目方需要考虑的重点。 

  正所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第一个这样的节目能够让观众有新鲜感,但太多再好的“好声音”,只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中国电视节目内容形式单一,易追风,是当下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节目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节目运营良好的开端,此后热切的关注度,则是节目持续的动力。但是要想使节目常看常新,其本身的常办常新才是根本之策。观众真正需要的是不一样风格更加多元化的电视节目,各具独特形式和内容。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特刊·科技园区在杨浦
   第05版:评论
   第06版:时尚·悦读
   第07版:五角场·校园专版
   第08版:民生·社会
别用“暴”与“恶”叠累戾气
言论观点
怎样看待地铁“纳凉族”
推高
观众需要那么多“好声音”吗
拜“大师”是因精神“发痒”
杨浦时报评论05观众需要那么多“好声音”吗 2013-07-30 2 2013年07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