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岁月悠悠
看译制片,说“好声音”

  ■钟喻 文

  白天,三十八度的高温,小区居委会贴出告示:今晚纳凉晚会,放映老电影、译制片《三十九级台阶》……吃过饭,离开这些天须臾离不开的空调,坐在露天羽毛球场还散发着热气的木条凳子上,对着那打着小灯、有些神秘的“沙”、“沙”作响的旧式放映机,面前是看过多遍的老故事,伦敦大本钟塔楼,悬疑片,希区柯克导演,罗伯特·多纳特主演,这位大明星似乎在表演上提不起精神,让人昏昏欲睡,银幕也有些陈旧……然而更多的时候,我在“听”电影,“想”电影,我是纯粹奔片中童自荣、乔榛、尚华、于鼎、王建新等人的“好声音”而来。在我看来,虽然历经数十年,这些穿越时光的声音仍然绽放出动人心魄的魔力。

  上译厂的译制片是上海的一张经典文化名片,过去北影、长影等制片厂都译制外国影片,但上译厂无论是起步的时间,译制的数量、质量,还是配音演员“生、旦、净、末、丑”诸行当,都堪称一流,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更是上译厂的巅峰时刻,在老翻译家、厂长陈叙一的统帅之下,佳作迭出、人才荟萃,《筒·爱》、《虎口脱险》、《巴黎圣母院》、《叶塞尼亚》、《悲惨世界》、《追捕》、《佐罗》、《王中王》、《卡桑德拉大桥》、《苦海余生》、《茜茜公主》、《牛虻》,一部紧接一部,令人目不暇接;配音演员方面,除了上面提到的各位之外,邱岳峰、毕克、苏秀、富润生、曹雷、李梓、刘广宁、赵慎之、杨成纯、严崇德、丁建华、施融、盖文源、狄菲菲、程晓桦……用他们无与伦比的再度创作,共同为全国的观众烹调出留下无数温馨回忆的经典声音的盛宴。有些片子可以说是“绝配”,成为难以超越的艺术高度,比如邱岳峰的“罗切斯特”、毕克的“杜丘”、童自荣的“佐罗”、刘广宁的夏子等。还有些是“群戏”,比如《尼罗河上的惨案》,片中的小角色,也有大牌配音演员担任,如苏秀配的小说家奥特波恩太太、刘广宁配的杀人犯杰吉、童自荣配的激进青年等都让人过“耳”难忘,邱岳峰、胡庆汉、李梓、赵慎之、于鼎等老演员都参与其间,毕克配的主角波洛探长无人能出其右:音色浑厚、机智镇定、谈吐不凡。他们共同用张弛有度、天衣无缝、惟妙惟肖的演绎使得该片成为中国电影配音的标杆之作。还有那部后来遭遇“停播”风波的电视连续剧《加里森敢死队》,童自荣、乔榛、施融、杨成纯、尚华配的五大主角“加里森”、“酋长”、“戏子”、“卡西诺”、“高尼夫”人各有貌,极具特色,加上惊险的剧情,很受当时青少年的欢迎,那些经典的台词“头儿”、“悠着点”也从此剧开始脍炙人口。

  那时看译制片成为青年人的一种时尚,市区专门连放译制片(一般每场连放两部)的新光、胜利等影院常常是一票难求,很多谈恋爱的人休息天往往上午还在新光,中午吃点面条或干粮,又会准时出现在胜利或其他放映点,一天连轴转看三、四部译制片不觉累,并认为是件既时髦又享受的乐事。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译制片受其他传媒冲击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开始走下坡路,市场状况大不如前,厂里和配音演员开始为生计发愁,这个时期开始为国产影片大量配音(以前也为国产影片配音,但属于“零打碎敲”,如《少林寺》、《天云山传奇》、《沙鸥》等),效果却得不偿失,因为国产片抢档期,“急就章”,观众渐渐对银幕上国产片充斥着“佐罗”、“杜丘”、“真由美”千篇一律的声音颇有微词……人们进影院的也少了,偶尔看到的是那些配音演员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在零星的朗诵会和演出中个别亮相。

  岁月易逝,经典永存。上海是译制片“好声音”的聚集地,有着深厚的积淀和底蕴,经典译制电影,是影视作品阵营中的一朵奇葩,是无数人充满回忆的影像、视听载体,期待更多的配音“梦之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旅游
   第03版:时报周末·生活
   第04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5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6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第08版:时报周末·艺术
想起了“八·二三”炮轰金门
这就是雨
映日荷花别样红
八埭头与六埭头
看译制片,说“好声音”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7看译制片,说“好声音” 2013-08-24 2 2013年08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