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民生·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1年里,他一直坚持做一件事
退休职工吴文尧发动身边人资助贫困地区近300个孩子完成学业

  ■记者 边勤谊

  本报讯高温天里,家住凤城四村的退休职工吴文尧还在为爱心助学夏令营的事到处奔波。翻开吴文尧的记账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好心人的名字,最少的捐几十元,最多的有1000元。“我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如果能把社会上的正能量集聚起来,那么力量就大了!”

  吴文尧就像一块放大镜,把来自社会各方的力量集聚在爱心助学上,过去的21年里,他一直在坚持做一件事:发动身边的人,一起资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先后共帮助300余名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其中200多名考上了大学,有的还考上了研究生。

  贫受济,誓助人

  吴文尧出生在安徽滁州农村,家境贫寒。他清楚地记得,幼年时期,许多素不相识的好心人向他伸出了援手,教他读书识字。之后,才有了入伍、转业的机会,吴文尧立志要用更多的爱心回报社会。

  1992年9月,吴文尧看到一则关于希望工程的报道,当即写信给报社并附上了200元钱,要求资助一名贫困孩子上学,自此开始了他捐资助学的“圆梦计划”。20多年里,吴文尧省吃俭用,先后出资10余万元帮助13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吴文尧说:“搭把手,就有可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聚能量,凝爱心

  吴文尧逢人就聊助学的事情,发动身边的人参与助学。前前后后,已有400余人通过捐款捐物参与了吴文尧发起的助学活动,他们中有离退休干部、检察官、艺术家、企业家等各行各业的好心人。

  得到了大家的信任,吴文尧深感责任重大,对于每一笔资金往来,他都登记在册,每收到一笔资金,他还会给对方开具收据。这些年来涉及助学的往来汇款单据和信件,就装满了两个铁皮箱。

  不抱怨,勤做事

  对待助学,吴文尧非常认真。“这事情,光是钱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思想上要引导,生活上要关心,精神上要激励,学习上要启发。”吴文尧还亲自对捐助者进行筛选。“我得上门考察,看看他们到底有没有诚意。”

  由吴文尧牵线资助的一名孤儿,由于种种原因,女孩想放弃学业。吴文尧一边安抚资助人,一边给女孩写了一封信,同时又打电话给女孩的老师、姐姐、奶奶等帮忙做女孩的工作,最终女孩回到了课堂。“孩子正处在人生的叛逆期,需要多关心。”吴文尧说。

  在捐资助学的过程中,吴文尧也遇到过困难,有些人不理解、不配合,也有人冷言冷语。可吴文尧却说,“我可管不了那么多,与其抱怨,不如把自己认定的事情做好。”

  零散的爱心易得,凝聚的核心难求。记账、开具收据、联络等事项占据了吴文尧的退休生活。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吴文尧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他坦言,最大的愿望就是把爱心助学的事业传递下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特刊·科技园区在杨浦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五角场·文苑
   第08版:民生·社会
21年里,他一直坚持做一件事
小说《工人》读者见面会举行
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民提供便捷式服务
男子“顺手牵羊”被擒
图片新闻
杨浦区部分菜场主要蔬菜品种周平均价格信息专项公布
杨浦时报民生·社会0821年里,他一直坚持做一件事 2013-08-27 2 2013年08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