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浦区中心医院妇产科医生马丽山
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

  ■记者 毛信慧

  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50周年,杨浦区中心医院的妇产科医生马丽山日前荣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

  近日,记者来到区中心医院,见到了这位身材娇小的年轻医生,很难想象她曾在条件艰苦的摩洛哥山区工作了两年。

  克服困难奔赴北非山区

  2011年初,马丽山正值新婚燕尔。在听闻医院需要妇产科医生前往摩洛哥沙温进行医疗援助时,她毅然报了名。

  但援外工作一去就是两年,马丽山的父母都已六十出头,对女儿远行心存顾虑,一度坚决反对。但经过马丽山的耐心劝导,父母终于点头了。

  沙温位于山区,交通不便,贫民居多,崇尚生育,产次多,而且产科是摩洛哥的全免费项目,所以在沙温地区工作的妇产科医生工作量很大,危急重病患多,几乎没有摩洛哥本地医生来此工作。

  “光沙温地区每年就有2200余例的分娩量和近2000台次的手术量。”由于临近的省份没有产科医生,所以产妇也都被转到沙温,于是医院仅有的3名妇产科医生不得不在负责45万沙温人口的同时也得为其它省份“分忧”。

  “最困难的时候,就是遇上摩洛哥的国定假日,要给放假的当地医生顶班。”刚到沙温的时候正值盛夏,当地一名医生不顾劝阻自行公休,于是马丽山不得不和另一名援摩人员工作了近两个月日夜无休。

  两年时间800台手术

  马丽山渐渐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并且做得越发得心应手,手上起了茧,心里却十分满足。

  在摩洛哥,妇产科医生不仅要处理妇科及产科病人,有事还要紧急处理新生儿的抢救。有一次基层转来一名患者,产妇及家属都认为没希望了,新生儿出生后没呼吸,但还有心跳。在摩洛哥,新生儿急救是归小儿科和麻醉科的,但事从紧急,马丽山迅速组织抢救,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按摩,一分钟后,奇迹发生了,孩子睁开了眼,开始大声啼哭。

  这样的紧急事件在两年的援摩生涯里已成家常便饭。经常半夜被叫醒,一次又一次地把危重产妇及新生儿从死亡线上拉回,就连夜里执勤的医院保安也记住了这个深夜风雨里不断往来忙碌的娇小身影。

  在两年时间里,马丽山共完成手术800余台次,抢救危重病人百余例。每当看到新生儿渐渐复苏,或休克了的产妇保住性命时,马丽山觉得:“这些就是援外工作的价值所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生活·资讯
   第05版:评论
   第06版:五角场·文苑
   第07版:民生·社会
   第08版:焦点·图说
“一合同两协议”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吉浦路菜市场改建后试营业
本区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图片新闻
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
安图医院首批志愿者“领证”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 2013-09-10 2 2013年09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