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咬文嚼字
让诗坛鲜花开得更绚烂
——谈东西方诗学的互动互补

  ■葛乃福 文

  东方诗学受西方诗学的影响是明显的。他们的多种现论,诸如结构主义诗学理论、意象派理论、新批评派理论、新写实主义理论、超现实主义理论等,以及由这些理论为指导的众多诗学流派,诸如新浪漫主义、意象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与具体主义等,均对东方诗学有一定的影响。这些理论内容繁多,但归纳起来不外是内容与形式两方面。

  就内容而言,是注重隐喻、暗示,表现曲折、隐晦。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与新批评派理论家艾略特均为以上理论提供根据。海德格尔说:“作者的思想越伟大——这与他著作的内涵和数量无关——他的学识成果中的非思想就越丰富,即那种最先萌生、只能通过他的思想去体现的、尚未形成的思想”(转引自《结构主义诗学》页19)。艾略特说:“我们的文化十分多样而复杂,而这样的多样性和复杂的效果,于是诗人就不得不越来越包罗万象,越来越用典繁多,越来越曲折隐晦以强求使用语言,必要时甚至打乱语言来表达他的思想”(《玄学派诗人》)。

  诗人徐志摩、郭沬若、艾青、辛笛等,他们的诗歌分别受到哈代、惠特曼、维尔哈伦与奥登的影响。台湾诗人痖弦、周梦蝶、罗门、侯吉谅等,他们的诗歌分别受到里尔克、帕斯、戴维斯与桑德堡的影响,尽管诗人罗门与侯吉谅未谈及他们的都市诗曾受到过何人的影响。美国诗人维切尔·林赛将爵士乐的节奏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去,创作了著名的《刚果河》;台湾诗人罗门将敲打乐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去,创作了著名的《都市的旋律》,这或许是不谋而合吧。就具体的技巧而言,东方诗学吸收了西方诗学的如下技巧:跨行(待续句)、象征、隐喻、通感、暗示、跳跃、无标点、意象叠加、戏剧张力、独创字汇、非节奏的文字以及超现实主义的诸如“类似联想法”、“直觉暗示法”、“时空观念的泯灭”等技巧,对有些技巧虽褒贬不一,但均在运用之中。

  西方诗学受东方诗学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上世纪初至二十年代,美国诗人庞德、艾米·洛厄尔等将中国古典主义诗歌,诸如李白、王维、王昌龄等诗人的作品介绍给美国与西欧的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是“来自中国的精神入侵”,艾略特则称庞德为“我们时代的中国诗的发明者” 。他们从中国古典主义诗歌中学到的技巧之一是含蓄,用艾米·洛厄尔的话来说就是“含蓄是我们从东方学来的重要东西之一”(《意象派诗选》页76)。正因如此,所以庞德帮艾略特修改《荒原》时大删特删:“那是1922年,我在巴黎把书写潦草、杂乱无章名为《荒原》的原稿呈到他(庞德)的面前,……(它离开庞德的)双手时,约摸缩短了一半,就是发表付梓时的那副样子……”(《美国文学掠影》页108)。庞德将自己的诗作《地铁车站》由三十二行删削成两行。这些都说明他对中国诗话与画论中的“意在言外”、“计白当黑”学得颇为到家。《地铁车站》只有短短的两行:“人群中幽然浮现的张张面孔,/湿漉漉黑黝黝树枝上的片片花瓣。”这首名诗则是他借鉴日本俳句家荒木田守武的名句“落花飞返枝头/一只蝴蝶”,这已为大家所熟知。

  如果说,以上是中国诗歌对美国诗歌产生影响的第一次浪潮的话,那么,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国古典主义——主要是唐代隐士寒山(又称寒山子)的诗歌——再度在美国诗坛及西欧诗坛掀起浪潮,引起了轰动效应。对寒山诗见仁见智,评价并不相同。有人认为他的诗“从来不登大雅之堂”,也有人认为他是“中国隐士诗人的代表”,他的诗水准在李杜之上:“杜诗虽好,但停留在人文主义阶段,无法与寒山子、吕洞宾、陈搏的境界相比,连李白洒脱自如也比不上。”(墨人:《两岸诗人与诗》,《葡萄园诗刊》第121期,页8)那么,寒山的诗是否有可取之处呢?持“从来不登大雅之堂”的看法固然不对,将他置李杜之上也不一定贴切。这里不妨录他的一首诗:“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杳杳寒山道》),从中不难看出他的实际水准。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经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译介了24首寒山诗后,寒山诗随即受到美国青年一代,尤其是“垮掉的一代”与披头士、嬉皮士们青睐,成了“抚慰他们动荡而空虚的精神的源泉”,主要在于寒山诗隐逸超脱的内涵:“寒山的‘天然无价’的原始主义精神和独居荒林寒岩的生活方式,恰好与现代高科技、商业化文明压抑下的美国青年一代对于自然和人性的呼唤融为一体”(周裕锴:《中国禅宗与诗》,页203)。

  加里·斯奈德堪称美国的“寒山子”,他住在加州山间自己建造的房子里,沉浸于自然,将历史与荒野萦系心中,并曾在日本寺庙习禅九年。他的诗深受寒山诗的影响,在题材、意境、语言和诗风等方面,他的诗和寒山的诗有颇为相近之处,例如加里·斯奈德的如下诗作:“大地一朵花/草夹竹桃在陡绝的/山坡地光里/垂挂在亘广/结实的空间”(《不为什么》);“幼兽们/在潮湿的树叶中翻滚/鹿、熊、松鼠。/新鲜的风擦亮/春天的星星”(《科约特谷之春》);“小木屋和几棵树/在风儿刮动的大雾中飘移……/菜肴在火上炖着/天色已暗,/喝酒”(《收工之后》)。

  “生活是一步步的/永不回首的攀登”,写诗亦然。东西方诗学加强交流,互动互补,相互借鉴,诗坛之花会开得更绚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悦读
   第07版:生活·资讯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海年俗话今昔
让诗坛鲜花开得更绚烂
棋有邻
红染秋霞圃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让诗坛鲜花开得更绚烂 2015-03-24 2 2015年03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