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家住杨浦区江浦路街道的七旬老人刘培儒老先生,将自己历经五十余载集藏的781幅上海外滩老照片,悉数捐赠给上海市档案馆。近日,上海市档案馆精选了部分精品,编撰成册,作为“城市记忆——上海近现代历史发展档案陈列”的一部分向公众展示,名为《外滩影像》。
北纬31度23分、东经121度49分,这个抽象的地理坐标系对应点正是上海外滩,无论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还是曾驻足于此的中外宾客,外滩无疑是他们心目中最具代表性、最值得一游的申城景观。
外滩的价值不止于观光游览,也不止于那些沿着黄浦江岸蜿蜒伸展、气度不凡的万国建筑。从城市历史文化角度而言,它更是近代上海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上海大千世界。
刘培儒老先生年轻时曾在外滩中国银行大楼内工作,他细心收集了大量反映外滩不同历史时期风貌的照片素材,整理出“1842-1949年外滩时代掠影”专题藏品,将年代线索融入历史时序的脉络中。全书通过“大都会的原点”、“新世纪之光”、“黄金时代”、“硝烟下的黄埔滩”“奔向光明”五大部分展示上海外滩的发展史。翻开《外滩影像》图册,在老照片那黑与白的影像世界里,既有节日欢庆、凯歌高奏的喜悦,也有饱受歧视、经受战争洗礼的悲怆,更有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汇合,尘封的历史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