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下半年起,四平路街道发动社区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我的家园——精品四平”建设进行金点子征集,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共收到各类金点子313条。建议经过认真挑选、归纳梳理,其中248条被汇编成集。
“一号课题”让百姓说得上话
“一号课题”听着高大上,其实就蕴含在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这本沉甸甸的汇编集里,市民们提出的建议涉及社会治理的不在少数。宠物扰邻治理、“门前三包”路长制、邻里援助、缓解小区停车难、打造社区文化一条街……有的建议很有针对性,直指政府工作的“短板”;有的很具实用性,还附上了自己的设计图;有的则不乏创意,充满了前瞻性。 (下转第6版) (上接第1版)“建议在社区设立法律信箱,接受居民对各类法律事务的来信咨询,实时解决群众生活中的法律问题;通过座谈会、专题讲座、法律咨询等形式,把‘送法进社区’办成深受社区群众欢迎的活动,推动社区法治建设。”在建议中,娄亚丹这样写道。
学生时代就在同济大学度过的娄亚丹对四平路社区颇有感情。还是学生时,她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普法宣传活动,和老师同学一起走进社区,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在她看来,高校和社区之间,“可以合作的地方还有很多。”
在重大事项决策上广泛倾听民声,推进政府工作是街道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的一项做法。街道每年开展实事项目征集活动,收集居民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但在意见征集的范围上仍不够广,需要不断扩大征集的覆盖面。”街道宣传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后,像这样不设范围、不定主题的金点子征集活动,街道将实行常态化推进,并把这一平台作为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着力构建更加接地气、长效化的群众意见征集机制。
让“金点子”落地为惠民项目
好的建议如果只停留在书面就是一张纸,显然,四平路街道今年的目标远不止于此。“这些金点子,既是群众智慧的结晶,也是群众对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新期待。”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章爱敏表示。
金点子活动广泛收集了百姓对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的建议,如何在其中寻找民众关注、政府要着力解决的契合点,也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
为了把“金点子”落到实处,街道已将金点子汇编集发放到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各职能科室及社区各单位(部门),以便深入研究,形成实施方案,尽快把“金点子”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项目和工作举措。
目前,已有10条“金点子”被转化为“精品四平”创建项目,并由辖区单位和有关部门进行认领,其中就包括娄亚丹提出的“加强高校与社区共建,大学生送法进社区”,并由同济大学法学院进行认领。
其它的创建项目还包括:上海申远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认领的“雏鹰展翅”慈善助学,鞍山八村居委会认领的“建设居民区楼组生活共同体”,绿化和市容管理所认领的“门前三包”路长制等。
2015年,街道还将试点创建10个“精品小区”、5条“精品道路”、1个“精品菜场”和5家“精品物业”,并在社区广泛宣传,发起认领活动,激发基层管理的活力。
街道将定期对这些项目的转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办,让“金点子”真正落地成为推动社区建设和发展、造福居民群众的“金果子”。■毛信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