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集团化办学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办好家门口的学校”:杨浦探索小学集团化办学十年

  本报讯一到升学季,家长择校忙已变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如果让教育资源和更多的好老师能够真正“流动”起来,“择校热”是否能够降温?从去年开始,上海开始积极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按照时间表,到2017年底,全市将基本形成具有一定覆盖面的“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新格局,努力实现“让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都优质”的目标。

  记者从区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近日举行的“小学集团化办学工作”专题对口协商会上了解到,杨浦是本市最早开展集团化办学探索的区县。自2005年起,先后成立了以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杨浦小学、控江二村小学、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为核心校的小学教育集团。经过十年,目前本区四个小学教育集团共有20所学校、12000名学生,占全区小学生总数的40%。

  教师发展和课程建设是集团化办学内涵发展的两个核心。教研联动是促进集团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为扩展集团优质资源的覆盖面,发挥集团学校优势学科的影响力,由集团内的优秀教研组联合其他成员校教研组,组成教研联合体,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组织专题研究。各个集团分别以“跨校联聘”、组建“名师工作室”、建立“中高团队”、落实“骨干带教”等方式开展集团内教师柔性流动,激活各成员校自身的“造血”功能。在课程建设方面,本区通过课程共建、资源共享的方式,推进集团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和基础性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研究。

  “集团化办学的突破口在于通过资源、教研、特色的共享,从结构上解决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优质均衡发展是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据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杨浦小学分校近两年户籍学生入学比例持续上升,两年中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例,通过组建小学教育集团,有效提升了一批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也让他们拥有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四个教育集团内现有非本市户籍学生2300名,约占集团学校学生总数的20%。

  在专题对口协商会上,政协委员们肯定了集团化教育办学在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上的积极作用,同时从处理好教育集团与学校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避免教育资源被稀释;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合理促进教师核心资源流动,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适时阶段性评估集团化办学规模,合理控制集团化规模比例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记者应沈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专题
   第06版:民生·社会
   第07版:评论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强化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提升法治水平依法办事能力
集团化办学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增强社会活力
区人大审议政府相关工作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落户杨浦湾谷科技园
报头
杨浦时报一版要闻01集团化办学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2015-04-28 2 2015年04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