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2015年杨浦区防汛工作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总体而言,今年汛期将呈现出“降水总量偏多且梅汛期降水极端性强,流域洪涝影响范围广,影响台风个数持平但强度偏强,盛夏强对流频发”的特点,气候形势较为严峻;加之城区抵御风险的能力还不够完善,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今年防汛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意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市防汛工作会议要求,全面落实各级防汛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各项防汛措施,不断强化各类防汛应急机制,全力确保杨浦城区平稳运行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气候形势更复杂多变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水患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不可预见性日显突出,本市呈现出台风多发、潮位趋高、暴雨突发、洪水复杂的态势。特别是受持续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全球极端性气候事件发生概率增大。而且今年台风起编时间早、生成个数多,1号台风“米克拉”于1月14日开始编号,较常年(3月20日)明显偏早,年内已有7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2个)明显偏多。
据气象分析,厄尔尼诺事件将导致今年我国南方梅雨期推迟,同时也会带来持续降雨,导致北旱南涝。近期,山东等地已出现持续干旱,华东、华中、华南地区已经发生了多次强降水过程,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较历年同期偏高2.0~2.5米。种种迹象表明,今年的气候形势十分严峻,本市出现台风、暴雨、高潮、洪水灾害的可能性较往年有明显提高。
防汛防台风险点增多
除气候形势更复杂多变外,随着杨浦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城区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热火朝天,区域人口、设施高度密集,潜在的防汛安全风险也日益增多。区防汛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少玻璃幕墙高层建筑已经到达了疲劳期;轨道交通、商业中心、小区住宅地下空间日益增多,数量众多的高楼大厦与地下空间给防汛防台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
相对而言,城市防御风险的能力总体上还没有同步跟上,特别是老城区防汛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防汛能力建设以及全社会的防汛安全意识也有待进一步增强。目前,大定海排水系统还在建设过程中,总管工程项目23个工作井正在全力推进,支管工程11个标段已全部完工。由于在主汛期尚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势必给周边地区防汛排水带来压力;另外,大型建筑、市政工地施工也会对所在区域排水管网带来影响;征收及征收停滞基地范围内排水设施的养护和房屋的安全也存在隐患。
认清形势积极合力备战
防汛防台工作责任重于泰山。会议要求,(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全区相关责任部门充分认清汛期气象形势的严峻性和当前防汛任务的艰巨性,严阵以待,突出重点,积极备战,努力提升防汛能力水平;全力以赴,增强合力,确保各项防汛措施落实到位。
新修订的《上海市防汛条例》已于去年8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进一步细化明确了街镇防汛工作职责,完善了防汛应急响应机制和措施,对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完善抢险物资储备体系等进一步做出了规定。
会议要求各街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条例》明确的各项规定,严格依法担负起防汛工作责任;要按照实战要求,切实提升防汛能力:面对复杂多变的气象形势,科学预防、科学指挥、科学处置,在面临灾害和突发事件时妥善应对、确保安全;进一步加强协同配合,进一步创新完善应急联动机制,不断增强各部门、单位间配合的紧密度,切实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问题共商、协同推进”的防汛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