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具象油画:用真实感受“历史的温度”

  ■毛海萍 宗禾

  日前,“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大展正在中华艺术宫举行,共展出300余件油画。展览以中国美术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中央美术学院收藏的20世纪具象油画珍品为主体,分为“新学启蒙”、“国家叙事”、“本体精研”和“当代关切”4个板块,从历史的视角勾勒央美油画家群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创造。许多著名油画家创作了具有鲜明时代感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历程和时代文化主潮。多个中国艺术史上耳熟能详的画面和名字与观者直面相对。

  展览以“新学启蒙”——清末民初难得一见的老油画、存世数量稀少的玻璃画为起始,展出40余件20世纪前半叶的珍贵油画,其中包括近年来刚刚发现的李叔同《半裸女像》,第一位留英归国的李毅士《陈师曾像》、《王梦白像》,第一位留法归国的吴法鼎《旗装女人像》,以及其他众多20世纪初留学欧美习西画归国并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国立北平艺专”的重要油画家林风眠、卫天霖、王临乙、常书鸿、厐薰琹、徐悲鸿、吴作人、肖淑芳等的油画精品,还有孙宗慰、齐振杞、艾中信、李宗津、冯法祀等早期重要油画家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到西方写实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相遇后早期中国油画的演进轨迹。

  据介绍,这次展览主题中的“具象油画”概念,与“写实油画”的区别在于:传统写实绘画强调模仿和再现,相比之下,当代具象绘画更注重艺术家观念的渗入与主体的创造。所谓“具象性”,并不止于自然主义的单纯再现,也不满足于纯粹意义上的美,而是有切入社会真实生活的力量感。

  从上世纪80年代新潮美术的潮流,再到新世纪以来,中国油画的发展十分迅速,面貌多样,传统的“写实性油画”的概念外延有了很大的扩展,出现了象征性、超写实、超现实等油画样态,给中国油画的观察与研究带来了新的语境和难度,以“具象绘画”来表述,更具有包容性和学术上的探索性。此次展览中,靳尚谊、詹建俊、朱乃正等画家的“新古典主义”代表作品,以及近年来中央美院中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探索作品都在“本体精研”和“当代关切”板块中有充分展示。这些画家们将当代艺术观念与写实语言相结合,使作品获得了贴近现实而又具有思想深度的极具表现力的视觉力量。

  为了让观众能更直观看到西方油画对中国多样化的影响,还展出了央美收藏的外国油画原作和研摹作品。其中可以看到十九世纪库尔贝、比尔斯的作品,也可以看到全山石模仿提香的《忏悔的玛利亚·玛格达丽娜》、孙景波模仿拉图尔的《油灯前的马德莱娜》等。

  展览展期至8月2日,之后将移师到中国多个重要城市的美术馆进行全国巡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3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4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5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6版:时报周末·文苑
   第07版:时报周末·影视
   第08版:时报周末·公益广告
具象油画:用真实感受“历史的温度”
报头
杨浦时报一版要闻01具象油画:用真实感受“历史的温度” 2015-06-06 2 2015年06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