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年来,大学“更名之风”愈演愈烈,不少学校打出“提升教学质量”等旗号。近6年来,我国共有472所大学更名,占高校总数的23%。
高校更名,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从学校更名为学院,基本上从专科升为本科的学校;二是从学院更名为大学,包括一些很有名的学院,也觉得学院名字不“高大上”;三是独立学院和母体学校脱钩,独立成为民办学校更名;四是学校想摆脱某些传统行业形象,有一个时髦的校名,校名中不要有机械、纺织、化工、农林等字眼,最好替换为文理、科技、经管等时髦词汇。
这四类更名,只有第三类是有必要的,其他三类,如果确属于学校办学定位、层次调整,需要更名,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教授委员会讨论决策,也无可厚非。而从目前我国高校的更名情况看,有相当数量是为了看起来更“高大上”。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存在行政化、功利化导向。
因此,要让高校集中精力办学,关注学校内涵发展,而不是徒有虚名,必须改革目前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对大学办学进行专业评价。另外,考生和家长在选择高校时,要更加理性一些。不盲目跟风,才能促进高校办学回归理性。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