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业在上海”创新创业大赛在杨浦启动
将决出赴京参加总决赛的队伍,还将确定2亿元的市区两级创新资金归属

  本报讯  6月28日,2015“创业在上海”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发证仪式暨开赛仪式在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举行。今年自大赛启动3个月以来,团队组通过网上报名1183项,企业组通过网上报名2901项,通过初步筛选,团队组正式提交600项,企业组正式提交2326项,这几乎是去年1000余个参赛项目的3倍。其中,杨浦有172家企业参赛。

  作为目前国内最高规格的创新创业赛事,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一直贯彻“政府引导、公益支持、市场运作”的运作模式,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核心。据悉,此次大赛不仅将决出赴北京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的队伍,还将确定总共2亿元的上海市区两级创新资金的归属,不低于30%的参赛项目能获得创新资金的扶持,并有望得到投资机构的青睐。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据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党委书记朱正红介绍,此举将改变以往由专家在网上评选项目的方式,今年的每一个获资助项目都将与评审面对面交流,“这使得有些在材料中不易体现的优劣势能够更好地展现在专家面前,整个评选过程也更加公正、透明”。朱正红还透露了一个获得创新基金的“诀窍”:今年的评审队伍中除了有技术型专家外,还有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方面的专家,这支“组合型”的问诊队伍将大大提高本届大赛的含金量。

  近几年,上海推出了很多鼓励扶持创业的政策,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总的来看,上海创业活动是活跃的:2014年上海中小企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收入45%,占全体企业税收总额一半以上。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人数882.9万,占上海全市法人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75%以上。到2014年底,上海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有人说上海是大型国企、跨国公司总部汇聚的‘高大上’的城市,不适合草根创业,但这些数字无疑是对上海创业热情的最佳诠释。”朱正红说。

  杨浦区有关人士介绍,杨浦高校多、科研院所多、科技企业多,创新创业资源丰富,这是杨浦创新创业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杨浦与大学、科研院所共建了20家科技园区,面积约184平方米,还构建了“创业前—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创业服务链,并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据悉,杨浦将以大学路为依托,打造“大学路金三角创新创业带”。同时,未来还将打造“大创智天地”,利用丰富的老厂房老园区资源,加强功能改造和创新,将杨浦打造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万众创新示范区。

  记者从会上获悉,下阶段,市科委将遵循科技创新规律,深化政府职能转变,走好“退、放、进”三部曲——

  通过“退”,减少对创新资源的直接分配,对于市场导向明确的创新活动,减少对具体项目的选择和企业创新的干预,更多地运用跟投、后补贴、奖励等投入方式,加强与市场资源的协同;对于公益性、基础性研究活动,更多地运用机构式资助,让专业性社会组织参与实施;通过“放”,凡是市场机制能实现或有社会组织能替代的服务功能,一定要主动转型,也是腾出空间,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创新服务机构和组织;通过“进”,着力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资助平台、统一的信息平台、统一的监管平台,避免政府各部门的科技财政重复投入;着力深化对创新规律和新生事物的认识,研究解决创新政策的“策源”问题,增强创新政策的有效性、协同性和可操作性。

  实现“退、放、进”,就是要做到相信市场、尊重主体、各司其职、多元共治。“创新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等特点,特别需要宽松、平等、自由、包容、开放的文化氛围。”市科委副主任陈杰说。

  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先生与复星集团金融创新投资研究院王子明院长分别作“新经济形势下的创业者发展之路”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下投资人如何挑选创业企业”的精彩演讲。    ■记者  毛海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
   第03版:要闻·综合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悦读
   第07版:生活·资讯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以党建为引领形成建设万众创新示范区强大合力
杨浦区党政代表团赴北京中关村考察学习
党建聚民心 社区乐融融
党外人士思想作风建设专题培训结业
“创业在上海”创新创业大赛在杨浦启动
报头
杨浦时报一版要闻01“创业在上海”创新创业大赛在杨浦启动 2015-06-30 2 2015年06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