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生·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让草根创客由小做大由弱变强?

  ■记者 陈玲

  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新一轮全民创业浪潮中,作为大众创业最广泛基础和支撑的草根创业者再次站到了时代的风口。在江浦,也有一群怀揣着创业梦的青年,他们没有父辈的资源和基础,但凭自己白手起家。

  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个企业或个体在创业之初,总会遇到纷繁复杂的难题。任何一个“短板”的出现,都有可能阻碍创业的步伐。

  江浦路街道在推行创业富民政策之余,通过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打造创业项目、“管家式”服务等举措,潜心探索如何辅助“草根”创业者由小做大、由弱变强之路。据统计,2012年至2014年,街道共扶持成功创业企业121家,存活率达90%以上,一大批“敢吃螃蟹”的创客走上了创业路,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汗水点燃了江浦的创新火种,也成为透视“活力江浦、魅力社区”的另一视角。

  三档创业环境供创业者“选择”

  “对于大部分创业者来说,首先要选择一个规范的商业环境,其次是看这个地方是否会聚集很多的创业者。江浦社区就是理想的创业净土,不仅创业环境规范,集聚了大量的科技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创业者,而且还针对不同时期创业者的需求,设立了‘高中低’三档创业环境,形成了一种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江浦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坐拥与陆家嘴紧邻的大连路总部集聚区,西门子、大陆集团等世界知名企业纷纷入驻。未来,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将成为面向长三角,对接浦东,初步具备国际化引领、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配套完善的人文环境和创新氛围,初步建成跨国公司和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汇集的总部研发集聚区。对创业环境要求高、创业资金宽裕的创业者来说,在大连路总部集聚区开启创业之路多了几分自信和勇气。

  除此之外,江浦路街道还拥有荣广、海上海、文通等中端商务楼宇,也有经济实惠型的五环大厦、贵人大厦、鞍山商圈等,创业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创业环境。

  不少在江浦创业的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甚至得到了其它区县的青睐,以更优惠的政策、更大更便宜的场地来“挖墙脚”,然而这些企业不为所动,因为对滨江开发充满信心,对江浦的创业氛围感到满意。

  创业富民政策为创业者“松绑”

  韩琛的“乐布”坐落于江浦路街道创业示范园,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化传播,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外交流、帮助外国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当今社会风貌、学习汉语、融入当地生活。这位从上海财经大学毕业后、继续出国深造的创业者告诉记者,经过国外的学习和生活,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到中国工作、学习和生活。于是毕业回国后,他决定创业,创业的内容就是“教外国人说中文”。

  回国创业,对韩琛来说一定是艰辛的。他告诉记者,公司之所以选择落户江浦路街道创业示范园,是被一系列好政策吸引:开业免息贷款、成功创业半年贴息贷款、三年房租补贴、一年员工社保补贴……因为这些创业富民政策的扶持,乐布文化传播发展迅猛。然而不久几个非常优秀的合作伙伴因为分歧选择退出,“本来局面一片大好却一下子跌到谷底。”韩琛心里明白,这时候放弃就意味着前功尽弃。此时,街道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在得知资金存在一定缺口的情况下,街道积极帮助他申请了YBC创业启动资金,一解韩琛的“燃眉之急”。如今,乐布还完成了平台网站的开发,预计将在近期内开放测试,客户端手机App也在开发过程中。

  在街道落实市、区各项扶持政策下,像“乐布”这样的成功创业企业,街道三年内扶持了121家,其中青年(大学生)创业59家,带动就业达893人;三年房租补贴累计受理200家,共计322.3万元;社保补贴累计受理148家,共计476.8万元;开办费补贴累计受理71家,共计32万元。在此基础之上,街道还拾遗补缺,2010年至今,每年都制定并出台《江浦路街道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意见》,共投入资金100余万元用于创业带动就业奖励,鼓励带动就业成效明显的企业。

  “管家式”服务让创业者“省心”

  采访中,韩琛对街道的服务一直赞不绝口,“公司登记注册及其他一些手续全部由街道帮忙跑,甚至连公章都是由街道刻好送到公司,整个过程我只需要过来签个字。”韩琛说,自己之前也在其他地方注册过公司,手续繁琐不说,光跑腿过程就非常耗人,前后跑了10多趟,有次甚至在漫长的排队过程中睡着了。

  2011年从复旦大学毕业的施一超,去年辞去本来高收入的工作,与几个合伙人开始创业。这支致力于打造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创业团队,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时间,他们需要争取一分一秒去做平台建设。公司注册、办公场地布置等一系列繁琐的事情,对他们而言就是浪费时间。“在这里我们只需要做项目研究,其他事情都不用管。”施一超告诉记者,在江浦的创业超市内,所有和项目无关的事情,街道都帮他们做了,让他们省了不少心。

  成立于2012年4月的江浦路街道创业超市,从原来的小微企业孵化园升级转型而来,以超市式服务为主导,电子商务孵化、育苗为特色,为创业者提供“一条龙”式的服务,政策受理、项目支持、开业指导、融资担保、人力资源服务、风投项目对接、行业市场推广等近百项相关的服务内容,构建起“管项目、管资金、管政策、管服务”四大完整的“管家式”服务。

  “我们的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街道创业示范园是背后强力的支撑,是我们创业的靠山。”从事母婴培训等相关行业的创业者孙文佳,目前不仅拥有了几家实体店,还开辟了“生了吗”线上业务,事业风生水起,她告诉记者,几年的创业经历,街道一直是她心中最坚强的后盾,“是他们的精心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事业的成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专题
   第07版:生活·资讯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树立道德榜样 弘扬社会正气
图片新闻
“特别市”:“大上海之梦”
如何让草根创客由小做大由弱变强?
杨浦正积极勾画 “3+1”科技创新路线图
杨浦时报民生·社会04如何让草根创客由小做大由弱变强? 2015-07-07 2 2015年07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