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争“南大”之名不如争大学之实

  ■连海平

  南昌大学简称为“南大”,引起南京大学不满。有媒体从教育部了解到,《南昌大学章程》经江西省教育厅核准后,尚未到教育部备案。教育部希望南昌大学、南京大学能规避引发校名争议的情况出现,协商妥善解决此事。

  本来,“南大”简称也并非南京大学独享,简称“南大”的,除了早年间的岭南大学还有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甚至南宁学院。国内这种现象很普遍,比如有3个“华师”: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2个“华工”:华中理工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2个“华农”:华中农大、华南农大;2个“北工大”:北京工业大学和北方工业大学。大学简称往往具有归属地性质,譬如广东人口中的“华师”是华南师范大学,湖北人的“华师”是华中师范大学,上海人的“华师”是华东师范大学,不至于引起多大麻烦。

  这意味着,南昌大学也有权简称“南大”(事实上当地人口中的“南大”多半是指南昌大学),但前提是南京大学没有先行一步——在2014年经教育部核准的《南京大学章程》中将“南大”简称“注册”。一旦木已成舟,南昌大学无视已成事实而争“南大”,未免有点说不过去。哪怕教育部未对学校简称作具体规定,公道自在人心,公众会认为南昌大学想搭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的便车,沾国内名校的光,这难道是南昌大学愿意看到的吗?最有资格争“南大”的南开大学自称“南开”,实属明智之举。

  说到底,大学简称也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它对于大学的意义,远不如争名者想象得重要。如果名实不符,徒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那又如何?就算把“南大”名字给你,你的实力、排名能赶上南京大学吗?考生会奔“南大”这个名字而来吗?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看看国外名校,哪一所高校不是靠实力而是因名扬名?国内也一样,没有经过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历练,南京大学能够成为国内排名前列的名校吗?

  舍本逐末、缘木求鱼,争名无疑是一种自损声誉的短视行为。争名不如争实,与其“偷吃不成反惹一身腥”,不如下苦功、干实事,实实在在将大学办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学办好了,腰杆硬了,简称什么又有什么关系?作为一所“文理工医渗透、学研产用结合”的综合性大学、211工程重点大学,南昌大学实力不菲,应该将眼光放远,不该在名字上过多纠缠,浪费精力。

  过犹不及,追求表面功夫,都是大学精神与自我价值的迷失。世界著名学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虽说是“学院”,却不损其“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美名。

  大学之大,要有大师,而不是大楼或“大名”。(来源:京华时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专题
   第07版:生活·资讯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申遗成功应是“护遗”的新起点
言论观点
禁止有偿补课需问责给力
争“权”怪圈
普通救护车不应拒载急症患儿
争“南大”之名不如争大学之实
杨浦时报评论05争“南大”之名不如争大学之实 2015-07-07 2 2015年07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