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树林 文 剪纸
在狭窄简陋的房间做成复杂的场面和事情,被上海闲话形容成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道场是梵语曼荼罗的意译,或译为“坛”,指供奉佛菩萨像,依据一定的要求布置并举行法会的宗教场所。做道场要场面大,螺蛳壳这么小的地方怎么做?但上海偏偏有“螺蛳壳里做道场”这句话,把上海人的精打细算、巧妙安排形容得惟妙惟肖。
上海,人口密度大。除了富裕人家住房比较宽敞外,一般居民居室都比较紧凑,必须靠巧妙安排,才能周转。其实,即便是大户人家的房屋,也常常要住“七十二家房客”,有名的上海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就是典型的“螺蛳壳里做道场”,成了小户人家或房客们持家理财千百年不变的硬道理。
在上海无论石库门还是棚户区,一家几口挤在一两间房子里,会客、吃饭、睡觉……这一两间房子仿佛是一个个多功能厅,局促却热闹,一点小的动静全家都能听到,看起来局促,但聪明的上海人却能安排得井井有条,他们往往用一块布将厢房分隔成书房、卧室,或把楼道、天井、阳台改造成室内面积,用木板在屋内搭出阁楼,而五斗橱、书架等更是划分空间的绝好道具。
记得邻居家有两个儿子,房子虽然很小可家长很聪明地将客厅和卧室打通,变成了一个大房间,然后用二个大衣柜隔出了三个房间,那两张小夫妻睡觉的床是可以折叠的,一张三人沙发就是老夫妻的床,白天会客晚上睡觉,三家人相安无事,而今都已经住上了独门独户的新公房,可一说到“螺蛳壳里做道场”,他们马上就会回忆起那时候住在棚户区用大衣柜隔新房的事。
“螺蛳壳里做道场”其实还表现在上海人生活的其他方面,小区里的一小块空地上可以做起一个小花园,阳台上制作一个三角架可以养小鸟鸽子,以简制丰,满足自己爱好和需求,这种“精巧”描绘出一种别样的上海人的生活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