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杨浦作抗战专题辅导报告
牢记先烈 牢记万众一心的历史

  王树增:中国著名的军旅作家,1952年2月生于北京,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少将军衔,国家一级作家,现供职于武警部队政治部创作室,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全军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代表作《红鱼》、《黑峡》、《鸽哨》、《远东朝鲜战争》、《解放战争》、《1901》、《长征》等,作品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共青团“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记者  郑潇萌  朱良城  文/摄

  8月20日上午,“杨浦大课堂——领导干部学习系列讲座”邀请中国著名军旅作家、《抗日战争》作者王树增教授作抗战专题辅导报告。报告围绕抗日战争的历史生动阐释了弘扬抗战精神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逻辑关系,阐述了组织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宣讲活动的重大意义。

  区领导诸葛宇杰、谢坚钢、魏伟明、马效华、邹明、倪俊南、丁欢欢、王立新、陶宇银等出席,报告会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德彪主持。全区处级干部,各系统、街道(镇)等单位组织、宣传部门负责人,区拔尖人才、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区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团体负责人,区各集团公司党政负责人和有关科室干部等400余人听取报告。

  我们万众一心

  作为非虚构文学作家,王树增在创作中阅读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每一部作品中出现的每一个小人物都是真实的、有历史依据、有档案可查的。因此,也造就了他对战争历史独具特色的认知。王树增说:“我们今天再回顾那场战争,那绝不是一个普通的、简单的反侵略战争,这场战争带给我们民族精神上的启示是无价之宝。”

  王树增认为,要了解抗日战争,必须要从了解抗日战争前两个国家的情况开始。当时的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后,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庄园主式的农业国家,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之路,发展已经进入资本主义强国阶段和航母时代。而我们中国则是绝大部分官兵没见过坦克,单兵武器为汉阳造的阶段,川军出兵作战时战士们就只穿着草鞋,打着雨伞。

  “当年外国记者的一句话被我引用到书中做了标题,‘淞沪会战之后,中国人终于从滑稽故事中脱颖而出’。当日本军从宝山吴淞口滩涂登陆时,是想着三个月征服中国的,可是在那块滩涂上就打了三个月,那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被鲜血侵染过的。”王树增说,“历史资料中记载的宝山县城很小,连城门都关不住了,吱呀作响,可最后时刻坚守的一个营誓死不退。营长姚子青跟他的士兵说,‘人反正要死的,就看怎么个死法,中国军人就死在这了,谁也不许后退,让日本人看看中国人的骨气。’”全营500余人,除了奉命出城报告军情的士兵外,全体殉国。

  日方没有料到,这样一个东方商业城市怎么会如此坚强、如此愤怒、如此万众一心,就如同国歌里唱的那样。

  王树增认为,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中华民族百年历史以来终于在这个时刻齐声说了“不”!就是不投降,就是不屈服,前辈们创造的那个历史时刻值得铭记在心。“今天无论用什么样的词汇评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都不为过,那是我们救命的法宝,在那个历史时刻这是我们唯一能够让民族不亡国灭种的保障。”

  先烈的血性应永远牢记

  “任何战争都是人进行的,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在我们心中是一座座丰碑。”王树增激动地说。

  张自忠就是第一个应该被记住的名字,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盟军中阵亡的最高将领,也是现代战争面对面厮杀,贴身肉搏,喋血拼刺中唯一战死的将军。

  那是长江流域春夏之际的一个夜晚,张自忠将军率领着只有两千战士的部队渡过湖北襄河,直扑日军主力,死战不退,最终全部阵亡。张自忠将军浴血之战的真实意图,就是以决死的意志,扑向劈面而来的日军。“我生国死,我死国生!”将军呼啸着冲向敌阵。此一战他就是要杀敌,就是要战死沙场!

  张自忠也受过冤屈。

  1937年,“卢沟桥事变”张自忠奉命和谈,他没能与日军作战,成了全国一片骂声中的汉奸与卖国逆贼。张自忠将军无言地承受了这一切。他率领这些穿着草鞋的农家子弟,有的只有十六七岁,长得还没有枪高,就要和敌人去拼命。他们从南到北地行进着,谁能知道将军的心里一直在寻找机会,历史最终将给将军一条保留名节的血路。

  王树增在讲座上声情并茂地读了一段张自忠写给部下的遗书,让全场听众无比揪心。“今日之事,我与弟等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是敷衍,大家敷衍,一切敷衍,我对弟等敷衍,弟对部下也敷衍;敌人未来我们是敷敷衍衍地布置,敌人既来我们也是敷敷衍衍地抵抗,敷衍一下就走。这样的做法,看起来似乎聪明,其实最笨;似乎容易,其实更难;似乎讨便宜,其实更吃亏。因为今天不打,明天还是要打;在前面不打,退到任何地方还是要打……我与弟等受国家豢养数十年,无论如何艰难,我们还拼不得吗?幸而我们的拼,能挡住了敌人,则不仅少数的几个人,就连我们全军也必然在中华民国享着无上的光荣,我们官兵也永远保持着光荣的地位;万一不幸而拼完了,我与弟等也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四万万同胞父老,我们没有亏负了他们的豢养,我们亦不愧做一世的军人……”

  另一个值得被记住的名字是郝梦龄,抗战中第一位牺牲的军长。

  同张自忠一样,郝梦龄军长也曾多次留下遗书上战场,其中提到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死亡为了什么?为了让中华民族永存世上!”毛主席曾在文章中提到,郝军长的血没有白流,他告诉了我们只要精神不倒,这个民族一定能赢得胜利,因为我们有这样血性的军人和血性的中国人。

  中国远征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花样年华投江的八女……“抗战中这些英勇的中国人,无论身处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都没有向敌人屈服投降,也正是他们支撑了民族的自尊,没有他们就没有战争的胜利。”王树增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第03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5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6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第08版:时报周末·焦点
牢记先烈 牢记万众一心的历史
报头
杨浦时报一版要闻01牢记先烈 牢记万众一心的历史 2015-08-22 2 2015年08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