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八月,墨香四溢。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如期而至。从8月19日至25日,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主题的2015年上海书展将带来阅读推介和各项交流活动800余场。
据统计,本届书展汇聚全国500多家出版社,参展图书品种超过15万种。除上海出版单位外,主宾省江西展团集结11家出版单位带来新书2800余种;“国家队”中国出版集团、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全国人民出版社联合体和包括全国古籍出版社联合体、全国经济出版社联合体、全国法律出版社联合体在内的国内学术出版三大专业联合体继续以强大阵容参展。世界最大图书出版机构之一企鹅兰登书屋首次直接参展。
传递“最有价值的声音”
每年,上海书展都会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和读者的关注热点,确定引导和促进阅读的若干重点。今年上海书展的图书展示和阅读推介活动围绕三大突出主题展开:一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中国发展道路等的主题图书;二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图书;三是探讨国内外创新驱动发展的案例、规律和趋势的图书。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为书展带来了中国首部关于“一带一路”的学术专著《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全面深入总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确立、深化过程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及集中阐述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文化自觉等一系列理论与现实问题的《文化政治与中国道路》等书将与读者见面。
一大批社科、文学、艺术、科普、少儿类精品力作在书展首发。其中,上海三联书店携1500余种图书亮相书展,重点图书有《希特勒和德国人》、《五千年犹太文明史》、《被淹没和被拯救的》等。还有,刚刚因《繁花》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上海作家金宇澄,将在书展上签售自己的散文精选《洗牌年代》。
荐书、导读与图书“并列主角”
“图书虽然始终是书展的‘主角’,但这些年情况发生着变化,读者平常买书已很方便,因此到书展现场更像是一次‘发现之旅’,发现没有听说过的好书、新书。”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看来,如今每年全国出版图书超过40万种、其中新书20多万种,在这样的情势下,人们对于发现好书的需求日益凸显,上海书展应该积极提供这方面的阅读服务,“为此我们把荐书、导读活动列为与图书并列的又一‘主角’”。
同时,在人流集中而又不免喧闹的主会场之外增设多个分会场,以“动静分离”,满足读者在安静环境中精心听讲和交流互动的要求。
从上海展览中心主会场到全市17个区县分会场,从“思南文学之家”、上海作协大厅到街头巷尾、公交地铁,八月的上海书香满城。尽管今年书展各项活动超过800场,但数量并非主办方的追求,今年组委会抬高门槛、树立标准,养生类、理财类图书活动被“请”出场。
增加“互联网+”元素
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深刻改变了图书相关领域的产业格局,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今年的书展在数字阅读内容上的比重加大,集中展示各种形式的数字出版物。
书展现场的一片“耳机森林”吸引了不少读者驻足体验。与其他展厅有所不同,这片展台并非展出实体纸质书,而是利用百万有声书的图书库,打造声音图书馆,让读者通过“听”的方式体验阅读的快乐。
作为本届书展的一个新亮点,国内最大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今年跨界参展,携百万有声书亮相展会,并联手“童话大王”郑渊洁举行舒克智能童话故事机签售会。与传统图书展出方式不同的是,喜马拉雅FM有声书展,通过线上新媒体传播,让书展突破时间和地点限制,24小时不打烊,读者们即使不到现场也能随时随地逛书展。
此外,全球最大电子书供应商——亚马逊网上书店继续现场设展;“e本印”再次携各大出版机构,请读者现场体验先订单、后印刷的全新“按需出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