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封锁线上运军火

  ■张渭清 口述 沈中海 整理

  整理者附言:张渭清曾是海军某部后勤部部长,是电影《51号兵站》中“小老大”的原型。本文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我采访张渭清后记录整理的,成文后经本人过目核对,人名及细节全部真实。该文是珍贵的历史资料,没有在公开的报刊上发表过。

  我苦难的童年是在杨浦区八埭头度过的。稍长,就随父亲去瑞瑢铁厂当童工。参加革命工作后,家属仍居住在上海。

  1938年秋,苏中军工部程部长和罗政委奉粟裕师长指示,要我筹办五百门迫击炮无缝钢管和“炮座”。同时釆购各种型号的机床,并为苏中兵工厂招聘一批技术工人。粟师长还直接指示我:“要完成彻底粉碎敌人清乡封锁,为解放京、沪、杭准备条件的艰巨任务,必须依靠工人阶级结成广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无往而不胜。”带着这些任务,我又回到了上海。

  在上海,我通过三师卫生部材料科科长洪振声姐姐家的一位失业工人王志寿(原马勒船厂即沪东造船厂车工)的介绍,又认识了朱永生师傅。经过他们的协助,多方奔波后,聘得了一批技工。并在斜桥徐大新厂定制加工了“炮座”,还向源泰祥五金号购买了各种五金器材,准备一起运往苏中解放区。

  当时日本鬼子对关卡控制很严,吴淞关卡更严。怎样运出吴淞口呢?为此,我伤透了脑筋,当时我想起了以前的“单帮”来。过去,为釆购军需,通过跑崇明的单帮关系,认识了王兴义。我在九江路源源旅社找到了王兴义,王很客气地接待了我。我对王兴义说:“有一批五金器材,要运到弶港(启东沿海)去,船已经停泊在鸭窝沙(长兴岛),就是出吴淞口有困难,请你帮忙。”王说:“好,我来想办法。”于是,王兴义来到了当时吴淞有名的“走私大王”耿炳生家。耿一见王就问:“有何贵干?”王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件事来麻烦你。”耿说:“老朋友,不必客气!”王说:“有船货想运出吴淞口,请你老兄帮个忙!”耿炳生拍拍胸脯,一口答应,说:“包在我身上!”

  王兴义把耿炳生答应帮忙的事告诉我后,我即通知朱永生师傅把八、九个技工同时送去鸭窝沙。又叫王兴义速备一辆鬼子的卡车。

  1939年9月底,王兴义设法弄来的一辆日本株式会社的卡车开到源源旅社,我叫郭熙炜同志将釆购到的五金器材和“徐大新”厂车好的“炮座”装上车,直驰五角场,经军工路到闸北水电厂北边的陈家巷卸货装船。装好货,货船就直向吴淞口驶去,刚到蕴藻浜,一艘伪海关的巡逻艇来查关,这时,王兴义要耿炳生火速去日本宪兵队,耿到宪兵队向队长一说,队长即命曹长驾艇前往,伪关员以为宪兵队也是来查关的。当曹长向伪关员骂了声:“八格耶噜”后,伪关员就溜之大吉,离开货船,回到自己的船上。曹长马上命宪兵带上货船,驶出了吴淞口的第一灯标。郭熙炜示意船老大接近宪兵船,向曹长道了声“谢谢!”就向东北方向扬帆而去。

  到了鸭窝沙,郭熙炜将这艘货船和我呈粟师长的信,移交给了芬一飞同志,终于顺利地完成了这次任务。

  在此以后,我以新四军釆购处处长的身份(当时不公开),来往于上海和弶港之间。  (未完待续)

  (整理人为杨浦作协会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平凉之窗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家园
   第06版:文苑
   第07版:专题
   第08版:城事·三区
封锁线上运军火
向抗战英烈致敬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铭记(布面油画)
观胜利日阅兵
沁园春·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
杨浦时报文苑06封锁线上运军火 2015-09-24 2 2015年09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