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地重游

  ■王国荣

  夏秋之交的一个上午,我兴致勃勃地来到昔日号称是杨浦区中心的平凉路上,慢慢品味杨浦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着杨浦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的华丽转身。

  在我的记忆深处,平凉路西起临潼路,东至军工路,全长5700米。闻名遐迩的“八埭头”菜场就坐落在平凉路上,当年在扬州路464号海龙毛纺织厂工作的父亲,每天下班都要到菜场带些小菜回来,在它的附近有沪东电影院,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当时我看了两部印象非常深刻的电影。一部是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影片结尾以悲剧收场,观看影片的观众无不为之动容,一掬同情之泪;另一部是日本电影《望乡》,讲述的是由钻石级演员田中绢代主演的阿崎婆在海外做妓女的血泪史。从这部电影开始,另一个主要演员栗原小卷也逐渐被中国人所熟知。1978年当我被控江路上的上海电表厂录取的时候,我激动万分,特地来到平凉路上的鹤鸣皮鞋店买了一双7.65元的皮鞋去报到。上海电表厂是仪表局屈指可数的花园工厂,难怪“文化大革命”期间,权倾一时的张春桥的女儿复员后,也进了上海电表厂……说实话,在控江路和五角场还没有开发的时候,平凉路确实是杨浦区的中心,许多大型的棉纺织厂都在这条路上,说来也巧,我小学时代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同学,从纺织厂下岗后竞聘在隆仁居委会当过支部书记,颇受老百姓的爱戴,现已退休在家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平凉路1500号的沪东工人文化宫是我们休闲娱乐的地方,它的对面是大名鼎鼎的上海市第三百货商店,里面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至今都清楚地记得,浙江宁波的堂姐当时结婚陪嫁独缺一尊那时颇为流行的“三五”牌台钟,来上海购买“踏破铁鞋无觅处”,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第三百货商店却如愿以偿了,还正应了“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俗语。

  改革开放初期,控江路成为杨浦区的商业中心。中华第一街南京路上的百年老店也在控江路上开设了分店,杨浦的老百姓买东西不用去淮海路、南京路了,自己家门口就能解决。当新世纪的号角吹响的时候,凭借杨浦高校、名校集中的优势,打造“知识杨浦”的口号应运而生。于是,有“第二个徐家汇”之美称的“五角场”成为杨浦区的中心,硕大的彩蛋吸引南来北往的游客。当然,平凉路随着旧区改造和滨江开发的推进,旧貌正在换新颜。总之,杨浦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作者系大连路975弄小区居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刊·创新创业论坛
   第03版:平凉之窗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家园
   第06版:文苑
   第08版:要闻·综合
封锁线上运军火
孝敬
邻里之间
故地重游
节日(摄影)
杨浦时报文苑06故地重游 2015-10-29 2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