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生活·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8个莫高窟洞窟“搬”至上海

  敦煌莫高窟,一颗璀璨的丝路明珠,吸引着世界的目光。12月1日起至明年3月,“敦煌:生灵的歌”大型展览于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举行,除了中唐第158窟室由于体积太大,采用了4:5比例再现涅槃卧佛外,其余北凉第275窟、西魏第249窟、晚唐第17窟(藏经洞)等7个洞窟均为1:1原样复制。125组文物或复制品将静静地讲述那些有关敦煌的传奇。

  复制品大多出自名家之手

  经过改造,喜玛拉雅美术馆挑高25米的大厅内,陈列了8个复原的敦煌石窟,基本呈现了敦煌莫高窟自公元4世纪始修直至元代近千年中各个历史时期的石窟面貌。在此其中,除莫高窟晚唐第17窟(藏经洞)之外其它洞窟因保护的原因目前并不对外开放,如今复原的石窟在上海“揭开面纱”。

  亮相的展品,同样显得弥足珍贵。来自敦煌研究院的展品包括彩塑临摹12件、壁画临摹60件、藏经洞绢纸画复制品25件。据介绍,这些复制品大多出自包括“敦煌的守护神”常书鸿在内的名家之手。此外,展览展出的20件文物中有10多件为国家一级文物。比如,此前在开箱仪式上亮相的北魏《大般涅槃经如来性品》,此卷乌丝栏纤细规整,墨色浓黑而有光泽,书法保持了较多的隶书气息,字体结构也如隶书扁平状,书写工整,灵动潇洒,每字都给人以美的享受,是北朝时期敦煌写经中的精品。

  未来将实现全部数字化留存

  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坐落在甘肃省鸣沙山和三危山的怀抱中,现存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000多身,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寺遗址。

  为了保护文物,现在的莫高窟在旅游旺季时一组游客仅能参观8个石窟,即使是淡季前往,也只能看到12个。虽然科学家与文博学者一直以来都以各种手段延缓文物的损耗,然而岁月的侵蚀终不可逆转。因此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敦煌研究院便开始着手石窟的复制,以期让这些“丝路瑰宝”能够延续生命。

  敦煌研究院开放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主任李萍告诉记者,正因为数字化的帮助,敦煌研究院于去年8月1日正式推出“总量控制、网上预约、数字展示、实体洞窟”的新参观模式。因为有了球幕影院的展示环节,缩短了游客在窟区逗留的时间。

  尽管数字化保护接下来面临洞窟面积小,设备安装困难等障碍,不过敦煌研究院仍然有信心在未来几年间对所有石窟完成数字化,以此来永久保存它们。

  除了“预约”之外,“应急”方案同样十分完善。从7月初至国庆黄金周结束,莫高窟单日参观游客数量持续90天超过6000人限额。特别是7月10日至8月20日,40天内的游客量每天都超过一万人次。超出部分的游客,管理部门开设了面积相对较大的洞窟予以接待,以确保对于壁画的伤害降至最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专题
   第06版:专题
   第07版:生活·资讯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海建全国最大医疗档案信息库
8个莫高窟洞窟“搬”至上海
上海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指数发布
广告
杨浦时报生活·资讯078个莫高窟洞窟“搬”至上海 2015-12-01 2 2015年12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