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米的涅槃佛,8个在敦煌也未全开放的最具艺术价值的敦煌石窟,16件国家一级文物,敦煌学的奠基者常书鸿、段文杰等人的临摹作品等共计165件来自敦煌的珍品,近年来规模最大的敦煌艺术展——“敦煌:生灵的歌”展览日前在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开幕。展览由四个部分组成:8组敦煌经典石窟的复刻还原;当代艺术与敦煌复制壁画、彩塑、绢纸画及文物文献原件的“对话”;由敦煌博物馆策划的“敦煌丝路遗珍文物精品展”;以及喜玛拉雅广场上敦煌历史、自然地貌的还原。
作为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敦煌莫高窟不仅记录了有关宗教的艺术,更刻画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此次展览,在上海“重现”神秘敦煌莫高窟的同时,亦将“拥抱”当下,展开敦煌瑰宝与当代艺术的对话,共同奏响这一曲延绵不绝之“生灵的歌”。
8个敦煌洞窟包括:北凉第275窟、西魏第249窟、初唐第220窟、盛唐第45窟、中唐第158窟、晚唐第17窟(藏经洞)、西夏榆林窟第29窟、元代第3窟。踏入展厅空间,首先遇见的是跨越千年的敦煌“复原”洞窟(除17窟藏经洞外,其他7窟皆位于美术馆中厅)。北凉第275窟内塑有整个敦煌石窟系列中少有的交脚坐菩萨像;初唐220窟内的阿弥陀经变是莫高窟内出现的最早、场面最大的净土变。中唐第158窟室莫高窟最著名的涅槃窟之一,此次以13.6米的长度(4/5比例)再现涅槃卧佛;元代第3窟则是现存唯一以观音为主题的洞窟,为莫高窟晚期石窟艺术的绝响。除却晚唐17窟藏经洞外的7个石窟,是去敦煌也未必能看到的窟室。
同样难得一见的,还有此次一同展出的16件国家一级文物。其中不仅包括了佛教写经,还有一些有趣的文献资料,生动反映了千年前敦煌的生活风貌。如撰写于公元711年的《张君义勋告》,即一份唐代兵士立功授勋的文书。在已知的5万件敦煌遗书中,“勋告”仅此一件。
除了规模远胜往昔,本次展览最大特点是首度引入了当代艺术作品,20位当代艺术家的30余件作品置于壁画、彩塑、绢纸画及文物文献原件之间,通过绘画、影像、装置、雕塑、行为、摄影、声音等多元方式,发起一场关于艺术的“古今对话”。如白南准的《蓝佛》以电视和霓虹灯构筑成一尊佛像,影射高速发展的科技消费时代,佛像则象征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李磊为本次展览专门创造了一组破损佛像作品《佛不语》,象征信仰经历了历史和社会的洗礼,与他抽象静谧的油画作品《面对面》产生有意味的对照。
据悉,“敦煌:生灵的歌”将展至2016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