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对子弟族众的影响,既有尊长的“言传”训教,其表现为针对具体事情的口头训教,或者表现为成文的家训族规,也有长辈的“身教”,即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以己示范的“不言之教”。这样积渐既久,一个家庭就会形成迥异于其他家庭的独特风习,这就是家风。
家风不同于家教或家规。作为家人所必须遵守的规范或法度,作为父祖长辈为后代子孙所制定的立身处世、居家治生的原则或教条,家教可以立竿见影地实施,家规也可以很快地制定,而家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特定家庭的习性,我们可以将家风看作是一个家庭的文化,一个家庭的传统。这样的文化或传统是一个家庭在长时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沉淀的结果,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过滤和沉淀,就形成不了传统。在我国的历史文献中,“家风”或者与“世德”共举,或者与“世业”并称,足见家风有别于时尚,而与“世”即很长年代、好几代人紧密关联。时间上持续的短暂性是时尚的特征,而家风则是历经延传而持久存在、在子孙后代身上一再体现的东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历史文献中提及“家风”一词,往往蕴藏有对传统的继承意义,如“不坠家风”“世守家风”“克绍家风”“世其家风”以及“家风克嗣”等。
《百年斯文:文化世家访谈录》书名中的“百年”和“世家”,就昭示了家风的这一特点。书中主要记述的是过去百年间七个家族的命运变化。百年已经是一个不短的时间跨度,但具体展开时,这些家族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甚至更久远的宋代,而家风的形成与承袭,也便从那厚重的历史黄卷中氤氲而来。
家规或家教是有形的,是可视可见的:它要么是行于口头、目的明确的谆谆训诲,要么是载诸家谱、可供讽诵的文本。相对而言,家风则看不见,摸不着,它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体现出这样一种习性。作为一个家庭的性格和气质,家风虽然有别于针对特定家庭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的家教或家规,但它一旦形成,也就成为了教化的资源,对家族子弟具有熏陶影响、沾溉浸濡的意义。
这也就是说,家风对于子弟族众的影响,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发挥功用的。在《百年斯文:文化世家访谈录》中的世家后人对祖辈的事迹津津乐道的讲述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家风对家族子弟熏陶、浸濡的作用。
冒氏后人冒怀滨回忆自己的祖父、近代著名学者冒广生,“很多方面,我祖父都是以冒辟疆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他一直以冒辟疆为自己的榜样和动力”。冒家是江南有名的书香门第,经史传家,冒辟疆是明末四公子之一,是著名的抗清志士。冒广生憧憬这位先祖,从小便以其为楷模,发奋读书,孝敬父母,连对戏曲和收藏的爱好也是如此培养起来。即使家庭生计困难、囊中空空的时候,还是埋头苦读,一生不改文人本色,着实令人感佩。冒广生也常常给子孙“讲冒辟疆的故事,讲《孙子兵法》,讲民族英雄的故事,讲儒家和法家”。其母过世后,冒广生专门延请画家绘制十一卷《写经图》以作追思缅怀。
墨子曾见染丝而有感:“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对他的眼界的开阔、素质的优化和性格的塑造都有很大的影响。书中所记述的几个家族,多与学界、文艺界或实业家等有学识、有素养的人交好,并常邀请这些朋友到家中。吴氏后人吴欢回忆家中的“二流堂”,是当时北京最大的时尚文化沙龙,“经常是高朋满座。齐白石、傅抱石、郭沫若、夏衍、老舍、茅盾、巴金等文化名人,都来我家玩。董必武、何连芝、康克清、贺龙也都是我们家的座上客,大家聊的都是诗文书画。”冒效鲁回忆其父冒鹤亭,治学之外,广于交游,“闲居往来是一班学者”,与贺天健、张大千、吴湖帆等著名画家也常有“文酒之会”。书中记叙的几个家族为子孙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所闻所见都是一般书上和市井间不可得的。子弟身处其间,受其熏陶,自然视野开阔,知识广博,志向高远,从这样的长辈友朋身上和相互切切磋中,还可以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对文艺的兴趣。
尽管家风在传统社会、在乡村社会、在大家庭中表现得十分鲜亮,而在现代城市家庭中却不那么明显。但是,只要一个组织存在,就会有这个组织的文化。家风也并不会因为农村的城市化、大家族被小家庭所取代而完全丧失。在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都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的当今社会,人们感叹家风的式微,其实是指“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这样一些旧时理念、传统内容的沦落,而不是家风本身的消逝。
作者郑诗亮在成书之后感叹:“这些家族的家风,总的来说,要点有二,一曰知廉耻,一曰读诗书。前者关乎伦理教育,后者则涉及文化教育,两者相结合,便构成了家族成员为人处世的根基。”纵观这七个世家大族,无一不是诗礼传家。尤为难得的是,他们并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在西学兴起、旧学式微的情势下,这些家族的子孙都是一面上着新式学堂,一面承庭训、学家学,中西文化交融贯通,爱好广泛。
近代中国社会,处于“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中。在变革浪潮的席卷之下,有人倾覆,更多的人犹豫彷徨,无所适从。然而,这些文化家族并没有被汹涌浪潮所淹没,支撑着这些家族的,正是他们的“道”,也就是他们“一以贯之”的家风。如何能够“不坠家风”,承前继后,揣摩体会这些百年大族优良的家风,也许可以为现在的家庭提供一些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来源:新华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