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26日下午,区社区矫正中心内热闹非凡,“社区矫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点”授牌仪式,暨杨浦区社区服刑人员闹元宵文化感召活动正在此举行,近60位社区服刑人员通过学习体验糖画、龙凤字、面塑、猜灯谜、中国结、剪纸、扎兔子灯等传统文化项目,感受浓浓年味及传统非遗手工艺的魅力,同时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培养积极乐观、向善向美的道德情操,通过非遗文化培训,掌握就业谋生一技之长,达到“技术立身、文化修心”的效果。
据了解,去年,区司法局根据市社区矫正管理局构建社区矫正分段、分类、分级“三分教育”体系的目标要求,充分彰显教育矫治的文化熏陶和引领作用,创新推出了“知返:向着希望”文化矫治自励课项目,重点创设了以下五个文化矫治项目:依托国歌广场,每月两课,对新入矫人员开展一次优良传统、爱国主义专题教育;采取每月一课的方式,开办以弘扬伦理道德为主体的国学讲堂;利用传统节日有利时机,组织民俗文化体验活动;以感受、记录、抒发杨浦的创新发展和风土人情为主线,开办“印象杨浦、爱在杨浦”文化兴趣班;以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开设“传承匠心·寻师觅艺”专修班。
一位社区服刑人员告诉记者:“通过文化矫治课堂的学习,加强了我们对遵纪守法、团结友爱、诚信守信等方面的学习,更对世界观、价值观的改变起到了积极向上的作用,相信我们一定能重塑自我,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合法公民,真正融入社会大家庭。”
社区矫正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上述探索实践,仅仅是文化矫治工作的开端,但这些尝试,不但受到了社区服刑人员的认同和欢迎,而且对集中执法模式运行起到了支撑作用,对社区矫正日常监管教育起到了保证作用,对施行治本安全观起到了引领作用,对将社区服刑人员转化成为合格守法公民起到了陶冶作用,值得我们下更大的功夫,把文化矫治工作引向深入。”
值得一提的是,为使社区矫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做出了试点授牌的安排,在此次活动中,本区被市社区矫正管理局授牌成为上海市第一批首个挂牌的“社区矫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点”, 对杨浦社区矫正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与此同时,文化矫治,特别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教育工作,离不开区文化局等部门、机构的大力支持,以及文化管理机构、文化专业组织、文化传承人士的帮助和参与。为了使这样的合作上升到长效机制层面,区文化局、区司法局在认真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协商研究,在此次活动中签订了《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区矫正工作的框架协议》,进一步从组织领导、活动方式、教育内容上对社区矫正文化矫治工作加以规范和固化。
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依靠市社区矫正管理局的指导、支持,把示范点建设好,把社区矫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好,创新杨浦文化矫治特色,打响杨浦文化矫治品牌,努力使本区社区矫正工作形成新气象、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