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来,儿时到长白商店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父母领着我和弟妹到长白照相馆去拍照片这档事了。
那个年代,拍照片对一个家庭来说绝对是奢侈性消费了。但热爱生活的父母总是省吃俭用为我和弟妹拍了不少照片,还有一家三代的全家福照片。如今,每当我翻看这些历史感的老照片,绵绵思绪仿佛穿越在悠长的时空隧道里。
从长白商店延吉东路的大门进去,沿左手的扶梯上去就是长白照相馆。最初,这只是仅有两间门面的摄影室,一间房间专门做拍摄用,另一间则是接待顾客兼存放衣服和玩具等拍摄道具,随着后来营业面积的扩大才有了“馆”之称。当时的照相机是一个可以前后左右推拉的立地式“大箱子”,摄影师在拍摄小孩照片时,为能给顽皮好动的小孩取得最佳拍摄效果,都有一个拿手绝活,他们左手按着照相机快门,右手挥动着挂着各种小铃铛的圆环,不停地说:“小朋友笑一笑,笑一笑。”然后,出其不意地“咔嚓”一声,“拍好了!”一张摄影杰作随之诞生。
为了招揽顾客,长白照相馆还精心挑选了数十张由该馆摄影师拍摄的人像作品,放在底楼橱窗里展示。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据母亲讲,我的那张身穿水兵服,坐在木马摇椅上的一周岁留念照,也曾在橱窗里展示过,邻居和父母的同事看到后纷纷称赞:“哦哟,捺翔翔格双眼睛长得老大啊!”父母听得心里开心得不得了。
“呵呵!活脱一个可爱的小鲜肉嘛。”现在自己看看这张照片,依然有点小得意。可惜的是,那双长得老大的眼睛因后来读书时不注意爱护,患上近视变得越来越小。最终害得自己在中学毕业报名参军体检时,因近视眼而被刷了下来,只好到崇明岛农场去干革命。
感谢父母在我一周岁时,拍了这张身穿水兵服的靓照,使得自己心底烙下了当一名人民海军的梦想。参军不成,无奈在奔赴农场的前夕,借一位在海军服役同学的水兵服,提着一支气枪,跑到吴淞炮台湾水域装模作样地持枪伫立,拍了一张“为保卫伟大祖国而站岗”的照片。
在父母的卧室里,还悬挂着两张镶嵌在陈旧木质镜框内的他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拍摄的人像艺术照。父母十分喜欢这两张照片,每次搬家,都会把照片悬挂在卧室的醒目处。可令我纳闷的是,这两张拍摄风格完全一致的人像艺术照,当年为何不是在同一家照相馆拍摄,而是分别在长白照相室和红光照相馆拍摄的呢?据父亲回忆,当年他和母亲是决定一起到家附近长白照相室拍照的,但是,挑剔的母亲来到长白照相室后,听别人说,平凉路上沪东工人文化宫对面的红光照相馆档次高、名气响,而且摄影师是南京路赫赫有名王开照相馆老板的后人。长白照相馆只是一个小小的摄影室,摄影师水平不灵,档次不高,于是执意要到红光照相馆去拍照。年轻气盛的父母意见不合,便各自分头到这两家照相馆拍照了。
今天,我仔细端详了这两张照片,感觉这两家照相馆摄影师水平难分伯仲,从画面中可以看出摄影师在人物面部神情、眼光的捕捉、灯光的运用上均显示出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放在一起绝对有“珠联璧合”的艺术效果。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老照片愈发突显出厚重的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