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形态与文艺创作》一章中,作者指出,不同的生命个体,身体构成因素千差万别,自然会形成不同的生命特征,并影响其精神个性,使之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与心理趋向;在《性别与文艺创作》一章中,作者结合中外文学史上不少名家的案例,尤其是英国著名变性作家杰恩·莫里斯的切身体验及其作品前后的变化,证明人类不同性别之间的某些意识是难以完全相通的,必然存在阻隔。作者正是据此强调,作家、艺术家都应设法从自己的生命形态出发,把握自己的精神个性,顺其自然,率性而为,不可背离自我,旁涉它迁。唯其如此,才能避免创作个性的扭曲或丧失,才能写出顺乎自己心性的人物,抒发出自己独特的心声,创造出卓尔不群的作品。
本书的另外一大特色是作者将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如基因科学和人工智能科学,运用到文艺学的研究中。作者依据基因科学理论,结合对许多相关文艺现象的分析指出,基因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类文学创作的源泉,某些基因的性能也决定了人类的艺术形式或某些形式要素的生成,影响了艺术家的形式创造,维系了某些形式规则的稳定性。
作者对文学艺术功能进行了反思,认为人类之所以需要文学艺术,绝非通常所说的是出于简单化的认识、教育、审美之类目的,而是缘于命理与文化双重功能。前者主要表现在可以振奋人的生命活力,扩展人的生命空间,缓解人的生命苦恼;后者主要表现在可以激发读者对自由幸福的生活境界与纯正善良的人格境界的向往。正是依据双重功能,作者认为,一位作家或艺术家,只有基于自己切实的生命感受,才不至于导致作品的枯燥空泛;又要有超越性的文化视野,才不至于导致作品的浅陋低俗。(来源:新华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