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调研工作中,区税务局成立了4个调研组。近期,我所在的第四调研组走访了部分双创企业,充分感受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火热气氛,创立者们怀揣梦想,用智慧和汗水编织着未来。在我们走访的三家企业中,有代表新兴产业的上海科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有代表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上海荣庆堂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有代表在夹缝中生存但依旧坚持创新、自给自足的小型制造业的上海宝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在上海科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埋头在电脑前的是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合伙人之一的张先生介绍,2014年10月初创时,同样在这层楼面,他们只能租得起一个几十平米的小开间,不到10个员工,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现在已完成3350万元Pre-A轮和A轮融资。公司组建了一支包括3名博士,2名硕士在内共计60余人的医学-信息技术-市场销售三者均衡的团队。期间获得了杨浦区“3310”、市科委创新基金、健康促进基金等资金扶持。
公司年收入从最初的500多万元增长至2017年的2000多万元,纳税总额从最初的几千元增长至2017年的80多万元,新近纳入区级重点户税务管理,在感谢税务部门对初创企业最初的关注与支持的同时,企业负责人及财务人员也表示,企业在目前成长的关键期,仍然非常需要税务部门一如既往地给予关注和支持,尤其是针对企业高新以及逐步盈利的特点,给予相关高新以及先进型服务企业等方面的税收政策辅导和实务操作方面的前置指导,让企业能够先期有所准备,不至于错失享受相关政策的机会。由于企业发展初期,股权更迭引起的股权转让,涉及到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希望给予操作上的指导。
在我们将调研情况向组长张飙汇报后,他也表示双创企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我们都要关心好、服务好,营造好税收的营商环境,帮助他们做大做强。在区税务局纳税服务科的协调、管理所的奔忙,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和窗口所的支持配合下,企业的问题及时得到了解决。
上海荣庆堂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了25年的“老”企业,董事长余东出身于中医世家,守着祖辈的这份基业,余先生说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将“荣庆堂”打造成新时代的百年老店。我很感慨,因为十几年前,我刚调入管辖该企业的专管所时,他是我接待的第一位企业负责人,我记得当时他也谈到过类似的想法,打造“荣庆堂”品牌,让这个品牌在中药界有一定的口碑和名声,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现在,他希望传承这份事业,不断地努力创新,目前旗下拥有三家分店,3家全资控股公司,尤其是上海荣庆堂香囊制品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产品,赋予了传统的香囊文化与中医学更完美的结合,并成功申请了非遗。现有员工100多人,每年缴纳税款100多万元,虽然不算税源大户,但税源稳定。他也感谢杨浦区各个方面包括税务部门对企业的帮助和支持,使他有一个好的创业环境,执着于梦想,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未来谋得更好的发展。他提出的有关农产品收购发票等的相关问题,我们一并带回来,将到相关部门了解,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上海宝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2001年,2008年来连续被批准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和工业自动化产品及技术研发、制造及系统集成。公司在焊接与切割专用智能设备研发方面拥有超过15年的经验,相关产品在造船、钢铁、汽车制造、工程机械、锅炉压力容器、化工设备和输电铁塔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员工50余人,是一家小型的研发创新型民营制造企业,2017年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年总纳税额170万余元,现为市级重点户。当谈及对税务部门的期望时,一位财务人员表示,希望在企业碰到具体事务时,能够及时有效解决,而不仅仅是政策层面的解释,这让我感到作为税务人员深深的责任。
以上的三家企业都是民营自创企业,他们代表了双创企业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传统与新兴、历史与未来,代表着实业制造,也融合着高新与网络,我们只有走下去,与他们面对面接触,去感受、读懂他们创业的心路历程,了解他们对税收环境真正的需求,才能切实地做好“店小二”,更好地改进税收征管与纳税服务,扶持双创企业,让中国实业、中国制造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