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得诗话(续)

  ■葛乃福 文

  六、语言里的诗意

  钟扬教授是植物学家,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为了支援西藏的科教事业,他克服种种困难在高寒险恶的环境中,从事科研工作16年,留下了有口皆碑的业绩,被誉为雪域高原的藏波罗花。去年9月25日他因车祸不幸逝世。

  “世上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画栋雕梁;唯有那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藏波罗花喜光、耐寒、耐贫瘠,它的亮点正是钟扬教授一生的写照。

  在纪录片《师道·钟扬》里,有这样一段难忘的对话。2015年,医生劝由于过度劳累而小中风后的钟扬说,你一定要戒酒。另外,你也不能再上西藏工作了。钟扬立即回答,他可以戒酒,但不能戒西藏。他的敏思妙对令医生无言以对,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当然,凡看这部纪录片的观众听了也非常感动。可以说,在钟扬教授的心目中,援藏和他生命同样重要,难分彼此。

  这句话在特定的语境下,钟扬教授是脱口而出的,这或许能表明这个问题就像佳酿一样已在他心中酝酿许久了。他多次重复援藏的决心:“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去做”,但不一定在回答中会巧用“不能戒西藏”这句斩钉截铁的话来表达。由此看来,他这诗意的语言颇像诗的灵感。

  进而我想,倘苦一位编剧(或者一位诗作者)不是身临其境亲耳所闻,而是凭一己之意念去推测钟扬教授当时会如何答对,所谓“合理想象”,恐怕这富有诗意的语言的金矿是断难浮出水面的。

  七、“轻”字的妙用

  不少诗人在诗中巧用“轻”字。以我国为例,李白的《下江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纪弦的《你的名字》等,这些名诗中均巧用了“轻”字。古人说:“诗改一字,界判人天”,这些诗中“轻”字用得妙,“轻”字成就了这些诗。

  《下江陵》全首用了一个“轻”字,《再别康桥》其中一节四句共用了六个“轻”字,而《你的名字》其中一句就用了七个“轻”字,创了一句用“轻”字之多的吉尼斯记录。

  诗人们为何这般喜欢在诗中运用“轻”字?或许是他们灵感的一时进发吧?也或许是他们对成功范例的向往和借鉴吧?

  有人说,李白的“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中的“轻”字用神了,具有不可替代性。有人说,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轻”字是借鉴美国诗人桑德堡《雾》的可能性更大一些(1916年桑德堡出版的《芝加哥诗钞》中收有《雾》这首诗,徐志摩是1918年赴美国留学的)。“雾来了/移动小猫的脚//它蹲下来,/静默无声,/看了看城市和海港,/又继续向前”(《雾》,江枫译)。诗中运用了修辞的“通感”手法,以“移动小猫的脚”这一视觉来表现“雾”的到来是那样悄然无声的听觉,妙不可言。译者认为:“诗中的猫的静、轻、可爱,正反映了诗人自己在观察城市、海港时的恬逸心情”,语中肯綮。

  八、谈“思维定势”

  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说:“诗就是创造,创造就是诗。”古今中外的诗人都讲究创造,都强调诗人“写诗切忌随人后”,应具有创新思维。

  但是人云亦云的事儿在周边也时有发生。就比如,螃蟹虽是美味佳肴,但它行走的腔调实在是太招摇过市了,因此在文艺作品中它往往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特定符号,成了横行霸道的代名词了,而对它的伙伴“柔须长铗不横行”的虾却另眼相看,大唱赞歌。据说在童话剧中要找扮虾的演员颇容易,要找扮蟹的演员就难上加难了。倘若将“横行霸道”和螃蟹硬扯在一起,并用这一思维定势向儿童灌输,这是很要不得的。

  近读一首《螃蟹做好事》(林蓝著,载《上海歌词》2017年第6期)的歌词:“小螃蟹,八条腿,一对螯,前面挥。横行但不逞霸道,爱做好事心灵美,为鱼婆婆常挠痒,为龟公公常捶背……大家见了才明白,横行霸道是误会。小螃蟹,很开心,笑得泡沬吐出嘴。”对螃蟹进行了“拨乱反正”的描绘,没有片面性,有的是正能量,相信小朋友会喜欢这首歌词。

  九、三首写枫桥的诗

  近读诗集,见有三首写枫桥的诗,它们是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全诗引文略),南宋诗人李茏的《枫桥晚泊》(此为集句诗):“水阔风高日复斜(左偃),鹭鸶缭绕入人家(周繇)。船头系个松根上(皮日休),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清代诗人沈初的《晚过枫桥》:“雨不成丝柳带烟,暮天远水正无边。客愁最怕钟声搅,不向枫桥夜泊船。”

  “夜泊”和“晚泊”、“晚过”虽一字之差,但大相径庭。我还是喜欢张继的《枫桥夜泊》。先说《枫桥晚泊》,从“日”写到“晚”且不说时间跨度写得大无必要,且诗中的“鹭鸶”、“松根”均与枫桥没有关系。更重要的是此诗虽有景,但缺少情。有人说,诗以情动人,诗学是情学。正因缺少情,所以读后不能在读者心里泛起涟漪。再说《晚过枫桥》,突兀冒出个“柳”字且不说,作者代“客”表白“最怕钟声搅”,以至于“不向枫桥夜泊船”?或许它是受欧阳修的“三更不是打钟时”的影响吧。这首诗和《枫桥晚泊》一样有景,但缺少情,与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的旨意相悖。有人说“愁眠”其实是因愁不眠。张继在诗中将“钟声”拟人化,夜半它跑到停泊的船上访“客”,令“客愁”得到慰藉纾解,而不是所谓“搅”也。

  非常欣赏张继的《枫桥夜泊》中的这两句诗,“江枫渔火对愁眠”“夜半钟声到客船”。倘若无此二句,此诗将暗淡无光。一个“眠”字,一个“到”字,一静一动,由敛到放,由实而虚,既有客观的灵性,更带有主观的感情,使这首诗顿生亮色,令人百读不厌,愈读愈有回味也。

  十、成功谱曲的诀窍

  “白雪照祁连,乌云盖山巅,草原秋风狂,凯歌进新疆。”王震将军的这首诗经王洛宾谱曲传唱后,极大地鼓舞了当年解放军进疆部队的士气,好评如潮。有人说,这是王洛宾(他原在国民党八十二军,后起义投诚)加入人民军队后创作的第一首作品。这首只有20个字的短诗,经王洛宾运用多种音乐元素再创作,特别是运用四声部混声合唱的形式表现,彰显了它蕴藏着的气势磅薄震撼人心的魅力。

  乐思喷涌的王洛宾有天赋吗?当然有,否则怎么会被国人誉为“西部歌王”呢?但是我觉得比天赋更重要的是他对“人民战士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李定国:《永远的王洛宾》,2018年第一期《上海采风》),亲眼目睹有着切身的体验。这是他之所以成功的诀窍,但这也要归功于人民军队对他的谆谆教导。王震将军曾说:“音乐的真正源头,就在生活中和民间,望你能不断深入生活,与人民打成一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焦点·图说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荷塘春早(苏州拙政园)
一得诗话(续)
浣溪沙·白头翁
长白新华书店
春意
看叶
弧线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一得诗话(续) 2018-03-20 2 2018年03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