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远别说太迟

  ■王坚忍 文

  “在生活中永远别说太迟了”,这是10多年前,在北京读书的女儿,从一本《相约星期二》中,抄录下来寄给我的。后来,这句话被简化为“永远别说太迟” 六个字,成为我们家中努力读书的互勉之辞。

  记得那一年暑期,女儿结束大一的学习回家,给我看了她老师开的一份读100部中外文学名著的书单。尽管女儿学的是广告专业,但老师说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人文素养都是必不可少的。女儿说与同宿舍的其他四个女孩相比,她们都已读过其中的大半,而她只读了不到10部。她感到很惭愧和着急。我说,你不要着急,这份书单上的一些书,我也只读了开头,因为难啃而放下不读,转而读轻松的时尚小说了。这样吧,暑期我陪你一起读名著。

  那个夏天,好多个夜晚,我家关了电视,我和女儿两个潜心读名著。有几次还读得欲罢不能,兴味十足,甚至一读读到翌日凌晨。

  暑期结束,检阅读书成果,女儿读了近20本,我也读了9本。女儿去北京前,我和她约定,各自继续读书单上未读的书,并在家信中交流体会。那句“在生活中永远别说太迟了”,就是女儿在信中抄给我的,作为对老爸,也是对自己的勉励:读好书,永远不会太迟。

  女儿的第二个暑期,我和女儿动员妻也加入我们读名著的行列。当妻推说自己年纪大、家务忙时,女儿马上说,在学习上,您可别忘了我家的座右铭“永远别说太迟”啊。我也在一旁说,你参加读名著,家务由我全包了。

  这次我们读的是100本书的书单上的乡土小说系列,沈从文的《边城》、汪曾祺的《受戒》等。这几本书在我们三个人手中交换传阅后,无不为沈从文和师从他的汪曾祺的笔下,那种山光水色的风景美和民间多彩的风俗美所折服。妻感慨地对我和女儿说,早知道读名著这么有味道,去年就应该和你们一起读了。

  女儿的第三个暑期,带回一张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光盘,这是她参加系里的广告创意比赛的奖品。评委老师说她的创意有较浓的文学色彩。这个暑期,我们一家三口轮流在电脑上读光盘里的名著。看到我在电脑前经常找不到自己想读的书,女儿叫我快学会电脑,就可以自如地在电脑上读书、上网、发E-mail了。我说,我已经快50岁了,行吗?女儿反问我说,您没看到报纸上介绍,人家60多岁的老太太都能上网聊天,您为什么不能?妻也乘机对我说,你也别忘了“永远别说太迟” 这句话啊。

  在她们的鼓励下,我抓紧学电脑,终于在女儿暑期后回北京不久,有了一点进步。于是,我给女儿发了第一封电子邮件,内容是六个字:永远别说太迟。

  后来,女儿成立了小家庭。我们两个家读书的习惯依然保持着,“永远别说太迟”的家风也依然传承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焦点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老孙来也
图片新闻
孙女穿“乞丐裤”
永远别说太迟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永远别说太迟 2018-08-07 2 2018年08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