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杨老师很早,在村小上三四年级的时候,我们下课后就在教室门前的场地上玩,这个场地既是学校的小操场,也是村民过往的走道。在来来往往的行人中,每天都有一个五短身材,双手放在背后,走路大步流星的人路过。每次此人经过时,我那顽皮的同桌总会走过去恭敬地叫一声姑父。我从同桌嘴里得知他的姑父也是隔壁村完小教语文的杨老师。当时我想能到完小去教书的老师,必然很有水平,此后每每见到杨老师走过,我都肃然起敬。
我们村的小学只有一到四年级,到了读五年级的时候,就要转到隔壁村去上学了。教我们语文的正是这位陌生又熟悉的杨老师。接触多了才知道,杨老师这个人虽然走路喜欢背着双手,看上去有些傲慢,其实并没有什么架子,是挺随和的一个人。
据说杨老师有三大爱好,当然不是抽烟喝酒烫头,而是抽烟散步拉家常。
小学很多老师会以身说法,比如教英语的汤老师会说他经常练字,练到什么程度呢,他就会举起右手,单单伸出中指来,不是说鄙视我们,而是让我们看他的中指上有着厚厚的老茧,据说这老茧就是练字练出来的。这个动作我从未见杨老师做过,因为杨老师的烟瘾很大,他的手指老茧不知有没有,反正是黄黄的,是吸烟熏黄的。
至于散步,杨老师其实也不是真正的健身散步,而是赶路。因为杨老师不会骑自行车,所以每次上下班都是靠两条腿走路。好多次,我去上学,他去上班,正好遇到了,我们就会结伴而行,有时候他还会搭着我的肩膀一起走在乡间的泥土路上,边走边聊。这样的场景现在想起来感觉有些匪夷所思,也特别温馨,那时的乡村老师就是这样和我们一起出入的,是师长也是忘年交了。
当然,也许在杨老师眼里,我算得是他的得意门生了,这种结伴而行也是一种表扬吧,因为我从未见过杨老师和差生搭肩膀一起赶路的。
在课堂上,杨老师会拿着我和另外几位同学的作文本当作范文朗读出来。读到他认为好词好句的地方,就会停下来一字一句地讲解。哪个词用得恰如其分,哪里生动形象,哪一段像淘茶饭一样清清爽爽都讲得透彻。被老师在课堂上读自己写的作文,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快乐,从此我喜欢上了写作文。所以个人觉得,在小学阶段,鼓励教育是值得提倡的,对一个人今后养成兴趣爱好很有帮助。杨老师给我们讲解课文段落分析时,常会扯开去,讲课如拉家常一般。讲得最多的是他在外地当兵时的故事,什么东北冷啊,一到冬天就是冰天雪地,整个冬天都没有蔬菜吃,好在那里家家都有地窖,于是冬天里就吃储藏好的大白菜等等。这些故事对于我们这些南方生活的小孩来说,听着还真新鲜,拓宽了知识和眼界,所以大家都喜欢上杨老师的课,不枯燥,有气氛。当然听他上课也是有些压力的,尤其是坐在前排的同学。那是因为杨老师讲课抑扬顿挫滔滔不绝唾沫横飞,此时坐在前排的学生常有细雨迷蒙的感觉。
小学毕业后,有几次在路上偶尔还会见到杨老师,他还是像以前那样一个人在路上走,但步速明显慢了。再后来就没见过杨老师,听说住到城里的女儿家里去了,算起来杨老师也要70多岁了,不知还散不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