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油条

  ■尤嬿 文

  去北京学习六天,搭上头尾,又碰巧遇到节假日的返程高峰,前后一共在北京住了8晚。

  为了便于学习,我选择了离学校比较近的一家酒店住宿。来回二十分钟的行程,总共也就三千步左右。我相信这样的空间距离是有助于学习提高效率的。

  头一天住进酒店,老实说是失望的,陈设老旧不说,服务员也是懒懒散散地坐在前台,用浓重的京腔式的普通话和我讲着一些制度。有时候因为说得太快,我也听不明白。不过,好在我经常出差住店,大体也能猜出个三五六来。

  第二天早晨,走进餐厅的时候,我真真是想换酒店的。餐厅的布置非常的老北京,装修是可以的,八仙桌、太师椅一应俱全。可是,这早餐就不敢恭维了。三样凉拌蔬菜,两种包子,加上咸菜、鸡蛋、稀饭、豆腐脑、玉米、油条、豆浆和牛奶就是全部了。我是头一次这么一眼就记住了所有的酒店早餐食材。牛奶是用奶粉冲的,装在两个热水瓶里。豆浆则灌在一个不锈钢的大缸里,大缸下沿有一个龙头,一拧,豆浆就哗哗的出来了。这种大缸好像我幼儿园的时候,老师用来给小朋友接热水的。稀饭和豆腐脑也是放在这样的缸里,只是不同于放豆浆的缸子,没有龙头罢了。取食物的时候,先要打开巨大而笨重的盖子,再用一个老大老大的勺子,自己取食。包子放在一个类似于菜场海鲜摊位放鱼虾的泡沫的大盒子里。相对于这个盒子,包子真的太小了。服务员利索地打开盖子,告诉我有素包有肉包,长的是素的,圆的是肉的。浅浅的一堆包子,刚好把盒底盖住。这个大盒子放在桌子上,显得好高啊。我伸手进去取,要垫着脚,才能取到。凉拌菜、咸菜、玉米、油条、鸡蛋放在一个个或方或圆的不锈钢盆子里。老实讲,这种早餐的形式还不如我单位的食堂。我心里暗暗盘算着是不是吃完这顿就换酒店呀?

  取了素包、肉包、鸡蛋各一个,各样凉拌菜和咸菜取一点。既来之则安之吧,毕竟花了钱,哪怕只吃一顿也不能怠慢。呀,不吃不知道呀,凉拌菜的味道很不错。虽然食材是普通的豆芽、黄瓜、萝卜,但是味道很好,很爽口。这个咸菜和上海的不一样,不是绿叶菜做的,而是,一小条一小条的,也吃不出是什么食材,但是味道很好,可以白嘴吃,不像上海的咸菜,口味太重。后来问了服务员,他告诉我是萝卜做的。可是我丝毫吃不出萝卜的味道来。然而,包子真是不敢恭维。我本来以为所谓素包就是菜包,的确,是有菜在里面,但是,怎么还有素肠?头一次吃到素肠做馅料的包子。口感和味道都不好。全当是为了吃饱。就这样过了两个早晨。

  到了第三个早晨,我实在无法继续忍受包子的味道了!决心换一样主食。看看,玉米据说伤胃,而且我两颗补过的门牙也不适合啃玉米。所以呢,我最后选择了油条。油条是上海早晨的四大金刚之一。小时候经常吃。后来由于城市环境的整治,油条摊子少了,吃的机会也就少了。再后来,我发现,这油条不是里面全炸空了,一咬一口油,要不就是像受了潮似的,吃在嘴里咬不动。慢慢的,油条就退出了我的早餐系列了。我都不记得上一次吃油条是在什么时候。今天算是破戒吧。这北京城是够大的,一环绕一环,这北京城的油条也不可小觑。上海的油条两股绕一起,炸完后长长的一根。北京的油条,这里不知道是不是特例,又短又胖,抵得上上海的两根呢!咬一口试试,哇,怎么这么好吃呢?外面金黄的,脆脆的,里面奶黄的,软软的,有一种刚出炉的烤面包的味道,口感好得没话说。我一口气吃了两根。 一抬头,看见隔着玻璃窗的厨房里的大爷,正盯着我看呢。估计心里盘算着,这姑娘真能吃。不管了,难得遇到这么好的油条,多吃一口是一口。

  在此期间,我还邂逅了另一位老友——豆腐脑。在上海我们称之为豆腐花。第一天吃豆腐脑,我用大汤勺自己盛了一碗,寻思着调料呢?葱花、虾米呢?看看周围没有,只有糖和盐,算了,我不喜欢这种加盐加糖的吃法。我就这么吃了一碗白豆花。第二天,我看见豆腐缸边上有一个方形的容器,里面装满了黑乎乎,看着有点像上海的酸辣汤的样子的浓汤。我就来一碗吧。头几口不错,不是辣的,是咸的。我姑且称其为酱油汤吧。食过一半就不行了,太咸了。北京人的口味怎么这么重?我看看周围,对面有两个大爷也在喝这个汤,不对,他们汤里好像还有别的,再看看清楚,原来是豆腐。我的天呀,这酱油汤是豆腐脑的佐料啊! 一抬头,厨房的大爷看着我,估计心里暗暗好笑,不知道哪里来的傻妞。我拌上豆腐一吃,好吃,果然很好吃。

  接下来的几天,豆腐脑和油条成了我的标配。每到夜里入睡的时候,我就想着,明天早点起来,去吃油条和豆腐脑。天天早早来到餐厅,盛满一碗豆腐脑,静静地等待着油条出锅,期待和油条来一场早晨的约会。每天早餐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其中一大半的时间是在等待油条和品尝油条的过程中度过的。这期间,我的思维经常会跳跃,会想起孩提时期的往事。主要都是围绕着早餐或者早餐时分的事情。一些情景片段都断层了,但是当作早餐时候的佐料还是不错的。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从指缝中溜走了。终于学习结束要回上海了。回程那天,因为要赶火车,所以特别早就到餐厅了。可能是拿着行李的关系,虽然时间没有到,餐食也没有摆好,服务员还是主动招呼我取食。估计来得太早了,豆腐脑、油条、鸡蛋都没有摆出来。我想着是不是来一碗粥呢?这些天一口粥也没有喝过,临走了喝一碗呗。就在这时,厨房的大爷第一次走出厨房,远远对我喊了一嗓子:“吃油条不?我马上给你炸。”我应声说好的,谢谢您嘞。在京城这几天,我也会用京片子讲话了。十分钟过后,大爷拿着一个盆,盆里装着一根才出锅的油条,端到我面前说:“你先吃,里面还在炸。”我说这里的油条特别好吃,我在上海好多年不吃油条了。大爷说:“是吧?好吃多吃点。”一会儿,又端出了一盆油条,和一缸豆腐脑。终于在离京前没有留下遗憾,把喜欢吃的又吃了个遍。大爷对我说,这油条里面放了鸡蛋,每天吃他两个油条和一碗豆腐脑啊,这营养就够了。还对我说,因为放了鸡蛋,所以这油条才又香又蓬松。

  因为要赶火车,所以我没有和大爷多聊。我也不知道他所说的油条里放鸡蛋,是他家的配方还是北京城的油条通用的做法。但是的确是很好吃的。也的确和上海的油条不一样。回到上海之后,我仍然没有去买菜场的油条,也没有去吃早餐店里的油条。我想在北京偶然吃到的这款油条,会伴随着那位大爷逐渐模糊的身影,一直留存在我的记忆里。我也想推荐去北京的朋友们,有时间一定去尝一尝这款特色油条,这口感独特的油条出自于一位热情的大爷之手。

  我还会有许多次去北京的机会,但是不知道还会不会入住这家酒店,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品尝到这加了鸡蛋的油条和浇了酱油浓汤的豆腐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3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4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5版:时报周末·影视
   第06版:时报周末·专题
   第07版:时报周末·旅游
   第08版: 时报周末·文苑
油条
导游小胡
丹麦雕塑
老来k歌乐陶陶
杨浦时报 时报周末·文苑08油条 2018-12-01 2 2018年12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