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团赴湖北神农架旅游,走出三峡机场,导游小胡前来接站。小胡是宜昌姑娘,30多岁,圆脸、大眼睛,一身运动装,活力十足。一上旅游车,便开始调动气氛,说不要叫她“胡导”,不好听,要按湖北习惯叫“幺妹”,这样显年轻,否则不理人!短短几句开场,全车一阵欢笑。
神农架地势险峻,行车数小时均为盘山公路。当日在景区游览时,我有些疲乏,未随大部队登顶。小胡讲解结束后,也留在山脚守候。我俩年龄相仿,很快便在树荫下攀谈起来。聊了一通山水地貌、人文风情之后,我好奇地问她,一个女孩子当导游是不是很辛苦?她说,这些景点每年都得跑上几十次,累是免不了的。不过,当导游主要苦在顾不上家,儿子六岁了,这几天就要读小学,自己成天在外面跑,根本没时间陪,亏欠家人太多。
听她这么一说,我不免心有戚戚。我们这个团,行程正值开学季,有些朋友原本万事俱备,就因为要陪孩子上“人生第一课”,便放弃了这趟出行。她的心情,我完全能理解。
说起导游辛苦,其实人所共知,但论程度,恐怕只有近距离接触才能感受得到。神农架山高路险、云雾弥漫,上了车,左摇右晃之下,我们倒头便睡。小胡再困,也得打起精神跟司机“海聊”,保证行车安全。景点一到,她戴上墨镜,撑起小旗,边爬山边讲解,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出门在外,平时再不讲究的人也有“作”的时候,菜太辣、汤太咸、油太重、米饭太硬……问题接踵而至,小胡不厌其烦地找后厨沟通,尽量满足我们的“上海口味”。
旅途中,我既在观景,也在看人,从点滴之中,愈发感受到导游工作的琐碎和不易,由此也多了一份理解和宽容。有一次,因忙于互相拍照,我同几个年轻人在景区里跟丢了团队,意外走上一条曲径通幽的险路。路虽险,但沿途景致迷人,摄影效果奇佳。与团队会合后,部分走了平路的团友觉得没劲,略有微词。我连忙替小胡解释,说第二条路坡陡路滑,年轻人刺激一下无所谓,年纪大的朋友还是跟着导游好,出来玩,安全最重要。当天回程路上,小胡悄悄塞给我一个大红石榴。
旅程最后一天,在前往机场的旅游车上,精力旺盛的小胡一如既往地说演逗唱,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我坐在后排,回忆着六天“神农架探秘之旅”。素有“华中屋脊”之称的神农架,层峦叠嶂、山势险峻,林海茫茫、满目葱茏,景色奇丽秀美,令人流连忘返。但与此同时,一些别样的“风景”同样映入我的眼帘,嵌入记忆深处:曲折蜿蜒的盘山公路上,工人们靠着一根绳索,在陡峭的岩壁间修复山体、清理碎石;海拔三千多米的神农顶上,挑夫肩负数十瓶矿泉水,汗流浃背,艰难前行;半山腰的农家饭庄里,土家族服务员奔前跑后,端茶送饭,身后竹背篓里,满月的孩子好梦正酣……
车至三峡机场,我们拖着行李,依依不舍地跟“胡幺妹”握手话别。晚上七点,飞机准时起飞。透过舷窗向下望去,古城宜昌万家灯火闪烁,令人倍感温馨。人在旅途,会遇见许多的服务者,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的本职,都很平凡,但当所有的平凡汇聚在一起,就成了旅人心头温暖而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