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88年到2007年旅居德国,所以浦东的开发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惊喜,一个奇迹!只回想起的片段记忆,就像电影的蒙太奇。
记得第一次到浦东去还是在儿时,那时候觉得浦东非常神秘,就闹着要求父亲带我到浦东去玩玩。于是在一个星期天,父亲特地带着我们几个孩子郑重其事地去买轮渡票,记得当时是六分钱来回。我们从十六铺码头乘轮渡过了黄浦江,好激动啊!
可这激动的心情在上岸几分钟后就消失殆尽。因为——浦东一点都不好玩!从浦东往浦西看,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宏伟高大,可浦东呢?房屋低矮,道路狭窄,单调乏味。这就是浦东给我的第一印象。
再次去浦东我已经进了中学,到浦东是为了为期二十天的野营拉练“苦练铁脚板”。记得是从杨浦区乘轮渡到了浦东。这次浦东给我的印象是“路难走、水难打、火难烧、饭难吃”。先说路吧,下雨天滑得要命,需要用草绳绑在鞋子上才能踩稳少摔跤。一棵大树搭成的独木桥摇摇晃晃,一阵大风吹来真能把人吹到河里去。水呢,最麻烦的是要用吊桶从井里打水,那个桶在水面上晃啊晃,硬是一点水也进不去!煮饭用大灶,烧的是稻草或棉花杆子,一不小心就被烟熏得眼泪汪汪;灶膛里的火让我们这些十四五岁的城市女孩弄得是一会儿旺一会儿灭,做出来的饭不是夹生就是焦黑,别提多难吃了!
记得那个年代正是“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浦西和浦东,天壤之别!
这种状况应该是持续了很多年,以致我就是带着这样的浦东印象离开了上海。
直到有一天,我在德国柏林从我的学生口中再次听到了浦东。德国大学生告诉我:“浦东开发了,我们要去上海实习,现在要赶紧学习汉语!”
德国企业家也开始学汉语了,我去德国公司教汉语,老板说要去浦东投资,不久后我知道了浦东金茂大厦已经有了这家公司的办事处。
连德国波斯坦工商局也开汉语班了。我去教课的时候,知道波斯坦工商局还有专门为德国的中小企业家开的介绍到中国投资途径的讲座。浦东,是这些讲座上经常提到的地方。
而我自己,却是在离开上海很多年之后才第一次回到黄浦江边,那神奇的陆家嘴金融中心,已经像一幅画卷在我眼前展开!
这一切实在是难以想象!东方明珠、金茂大厦,还有其他金碧辉煌的建筑拔地而起!
再以后,我回上海的次数就越来越频繁了。因为国务院侨办、上海市侨办每年都为海外华文教师举办各种培训班。我也带着我的学生们回国参加侨办举办的“寻根之旅”夏令营。这些活动中“浦江游览”是必不可少的。每一次登上浦东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亲眼见证浦东日新月异,越来越繁华,越来越漂亮。一座又一座大厦,到了晚上灯光璀璨,浦东浦西交相辉映,黄浦江如彩练一般,灯船游弋,恍如仙境。
那些泥泞的小路,湿滑的井台,烟熏火燎的大灶,夹生或焦黑的米饭远去了,仿佛是电影里的蒙太奇。短短30年,浦东旧貌换新颜,但是这一切,又是多么来之不易啊!
回国以后,我更多的时候是带领德国学生或陪同德国朋友游览黄浦江两岸。还记得那一年,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位德国老教师居然就跳了起来!边跳边连连叫着:“太漂亮了!太漂亮了!”一向严谨的德国人很少有这么激动的。那一刻,我真的为浦东、为上海、为中国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