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喜欢南浔

  ■赵韩德 文

  毎见“江南”二字,就会生出烟雨濛濛石桥扁舟的思绪。游了许多江南古镇,最喜欢的还是离得不很远的南浔。

  去南浔,慢慢兜,慢慢看。

  有小莲庄,精雕细琢的私家花园。盈盈绿荷,岸柳如帘,板桥曲折其中。渊泓漾碧,金鱼团啜。缓步小径,颗颗石子有岁月的滋厚包浆。龙鳞层叠的古木,群生而入云,梢头烟云缭绕。一路行来,粉墙朱廊,飞檐黛瓦,雅致迷离;苍藤古木,荷钱翠萍,林木葱茏;杂树丛篁,湖石轩亭,使我步步嗟叹,难有归心。

  到著名大宅张静江故居。尊德堂里,孙中山先生书赠的中堂大联,字大如斗,重墨似漆:“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胸襟豪气,爽利情致,至美场景,无须言说。可见先生对此联的喜欢和对张的激赏。联之上款曰:“静江二兄雅属”,反映出两人的紧密关系。

  我想中山先生是十分喜欢贯休的。他有心把原诗的“十四”,改为“四十”。

  贯休是唐末五代著名诗僧。唐末,钱镠称吴越王,贯休往投贺诗,即“满堂花醉”“一剑霜寒”之诗。钱有称帝野心,要贯休改“十四州”为“四十州”。贯休答道:“州亦难添,诗亦难改。余孤云野鹤,何天不可飞?”

  张静江故宅是个充满故事的地方。清末民初,世界欧风美雨,清廷烽烟四起,满地风烟。“梨花村里叩重门,握手相看泪满痕。”(南社·柳亚子)刹那间历史涌到眼前,雷霆闪闪,刀光剑影。

  这座巨宅,门楣刻有“有容乃大”四字,罗笼万里风云。南浔小镇张家庭院,表面上轻尘不起,却紧连辛亥革命。张静江在法国经商,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为革命提供巨资。中山先生书以“丹心侠骨”。想到清末龚自珍诗:“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龚自珍的叹息与孙中山之感触,两相比较,益觉南浔一地意气深厚,仗义干云。

  南浔不仅多侠气,也是文脉悠悠之乡。嘉业堂,江南著名藏书楼,藏图书达十几万册,蔚为大观,紧邻小莲庄,掩映在花树池石之中。楼上为“希古楼”。厅厅室室皆陈大理石(又名苍山石)屏风,及书案、茶几、罗汉榻等红木家什,清代风韵袅袅。库房均有落地长窗对着天井,似乎比宁波的天一阁舒朗明媚。

  余秋雨《风雨天一阁》道尽民间藏书之艰难。“……历史只能把藏书的事业托付给一些非常特殊的人物了。”指藏书家要有财力、地位,能广泛出游搜罗;要有极高的文化素养,对书籍敏感,对书籍渴望。当然,书库还要防火。宁波天一阁名字就大水淋漓——“天一生水。(《河图》)”令我生敬意的是嘉业堂的独特收藏——印刷书籍之木质雕版,黑黝黝充满数个库房。这是嘉业堂印刷经典的专用雕版。嘉业堂书籍,全委托西泠印社印制。面对小山一样黑乎乎的旧雕版,我想起在西安碑林见到的东汉熹平石经,那是刻在大块巨石上的儒家经典。从石经到嘉业堂雕版,是前人奋力传承文化的担当。

  江南小镇的富庶繁华灿若星斗。缓步南浔,夜风荡漾,百间楼、小莲庄、嘉业堂、红房子、张静江故居……道不尽的风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焦点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喜欢南浔
感谢浦东这片热土
你真好
初夏
你笑起来真好看
文苑投稿电子信箱: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喜欢南浔 2020-05-26 2 2020年05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