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感谢浦东这片热土

  ■佘建民 文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1990年4月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春发生的事。当时,我在安徽参加地质系统的文艺笔会,有位文友拿着一张刊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的《人民日报》,羡慕地对我说:“看来,你们上海人的机会来了。”那时,我虽然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次极好的机遇,但这则消息在我心中也激起了阵阵涟漪。

  后来,我的一位在安徽省地矿局325地质队当领导的挚友告诉我,他们单位承接了在上海浦东土地批租的第一块土地上建造裕安大厦的桩基工程,说浦东开发的力度将会很大。我心动了。

  1993年初,我回上海探望年老体衰的老母亲,母亲告诉我说,听电台广播说浦东开放了,欢迎大家到浦东来建设,盼望着我也能乘浦东开发的东风回到上海,既能为浦东作点贡献,又能照顾家庭。我答应了。然而,我也知道,当时上海户口指标控制得很严,想顺利返回上海,谈何容易。好在当时上海给了浦东人才交流的特殊政策,符合条件的,可以进沪工作,并落实户口。

  于是,我开始关注人才交流相关的信息,一次翻阅《新民晚报》时,在报纸的中缝上看到了一则市政工程浦东指挥部的招聘启事。第二天下午,我急不可待地赶到当时位于浦东大道上的指挥部应聘,巧的是,那天恰好是最后的面试日,指挥部负责招聘工作的人看了我的资料后,在我初试未参加的情况下,允许我直接进入面试。

  一周后,接到了通知,我被录用了!当年3月,在取得了安徽原单位的理解和支持,顺利地完成了工作交接后,我就来到浦东,投身到这片热土中,从事工程建设工作。

  在我从事工程建设工作的近二十年间,我先后参与了内环线、外环线、郊环线、杨高南路、地铁、隧道、高架道路、污水治理、沪东、三林、金桥等小区市政配套工程等数十项工程,看到一项又一项工程顺利竣工并直接服务于浦东的开发开放建设,我感到十分自豪。

  让我特别欣慰的是,在我离开杨浦区近三十年后的1999年,我又回到杨浦区从事由市里投资建设的道路扩建和杨树浦港污水治理等工程,为故乡杨浦区的建设尽了点绵薄之力。

  与浦东开发开放的成就相比,我付出的那些劳动是微不足道的,然而浦东回赠给我的却是优厚的待遇,让我们共享着开发开放的成果。在浦东,我们一家购置了宽敞的商品房,住在设施齐全的小区,过着舒适、愉悦的生活。

  我常想,人生苦短,一个人能够赶上一次机遇施展才华,也不枉此生。感谢浦东这片热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焦点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喜欢南浔
感谢浦东这片热土
你真好
初夏
你笑起来真好看
文苑投稿电子信箱: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感谢浦东这片热土 2020-05-26 2 2020年05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