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至德,莫大乎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将忠诚熔铸到自身血液和事业发展之中。从革命时期走到建设、改革时期,历史洪流滚滚向前,忠诚本色代代相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我们要把“忠”字融入内心、铸入灵魂,始终做到信仰如山、信念如铁、信心如磐。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要坚守信仰,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以忠贞不渝的政治底色,在科学真理中汲取砥砺前行的磅礴伟力。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杨浦本就是块“红色”的土地,《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就在杨浦。特别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亲切回信,既是对复旦大学积极宣讲“四史”、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们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激活信仰之源的更高要求。我们要自觉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解决问题,特别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成事之要,关键在人。要坚持信念,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以矢志不渝的政治立场,在自我革命中保持蓬勃旺盛的生机活力。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曾有300多个政党和政治团体先后登上过中国的政治舞台,但大都在大浪淘沙的历史潮流中销声匿迹。只有中国共产党,从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91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并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事实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理性选择。而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我们要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党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要坚定信心,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以勇于担当的政治品格,在攻坚克难中壮大乘势而上的发展动力。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我们的制度自信,奠基于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来源于5000多年悠久灿烂的文明传承,根植于14亿人民发自内心的自觉认同。特别是这次抗击疫情,再次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是我们应对不确定最大的确定性,也是面对未知、迎接挑战的信心之源。正如总书记所豪迈宣示的:“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们要牢记总书记考察杨浦滨江时的殷殷嘱托,始终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战略机遇、高校集聚、空间载体、双创品牌“四大优势”,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办好自己的事情,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理想信念既是跨越千山万水的“思想之舵”,也是战胜千难万险的“力量之源”,我们要牢记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奋斗,以各项工作再创新高加快推动杨浦发展再创新辉煌。■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