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扬州三日行 不虚此行

  ■卞林夫 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读了杜牧的这首诗,唱着童丽的《烟花三月》,我对扬州神往已久。疫情稍缓,我和3位曾在云南插队的朋友就报名参加了艳阳国旅9月8日的扬州三日行。

  在扬州,我们欣赏了瘦西湖的旖旎美景。五亭桥、白塔、熙春台和二十四桥教人流连忘返。据导游介绍,二十四桥有两种说法,一是指扬州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了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是指吴家砖桥,又名红药桥。清人李斗《扬州画舫录》中记载,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于桥上吹箫,故得名。我们今天看到的就是红药桥。瘦西湖景区内“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不愧为一幅秀美的国画长卷。

  在茱萸湾,我们看到了两河交汇。中国的河流多是东西走向,隋朝时开挖了京杭大运河,连接了古运河,让南北水路天堑变通途,隋炀帝和乾隆才得以屡下江南。茱萸湾就在两条运河的交汇处。

  在扬州,我们还重温了大明寺的历史典故。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故得名“大明寺”。乾隆皇帝南巡,看到“大明”二字很不高兴,认为扬州人思念大明朝,故敕名为“法净寺”。这样一直延续到1980年,唐招提寺住持森本孝顺奉鉴真漆像“回乡探亲”,大明寺恢复原名。转过大雄宝殿,就是鉴真纪念堂。鉴真是地地道道的扬州人,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大和尚。

  在扬州的最后一天,我们游览了江南盐商的豪宅——个园和历史老街东关街。个园,其实就是竹园,满眼竹石,为避俗而取半个“竹”字命名为个园。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各种石头叠成春夏秋冬四季假山,为国内园林孤例。东关街东至古运河边,全长1122米,市井繁华,商铺林立,酷似上海的七宝老街或邵家楼。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告别了扬州,扬州却给我们留下更多的回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焦点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秋游长海路
扬州三日行 不虚此行
题梨乡古杜树
采桑子·桂花
偶遇“老克勒”
初秋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扬州三日行 不虚此行 2020-09-22 2 2020年09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