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忆里的年味

  ■李德生  文

  春花秋月光景迁,雪舞梅绽又一年。进入腊月,意味着离年越来越近了。年来到,是辞旧,亦是迎新。有人说,年味储存着人对岁月的记忆 。的确如此,年岁大了容易怀旧,现在生活好了,却觉得年味没那么浓了。

  过年,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称“年节”。家家要敬财神、贴对联、放鞭炮。人人要穿新衣裳,走亲访友,拜年送祝福。 过年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是令人垂涎的“狂欢节”。人们渴望在年终岁首一家团团圆圆,热闹一番,迎接新春。小时候的年总是快乐的,丰富的,更是充满期待的。

  过了腊八就是小年,须臾新年就到了。如今,却依旧像平静的湖面,无波无澜。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年,不再是一种憧憬。一年又一年,再也找不回以前的那种激情,不变的是日出日落,变了的是逐年苍老的容颜。

  犹记得儿时,腊八节后,农村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做新衣、宰猪羊、杀鸡鸭、赶年集……年味好像就在那熙熙攘攘的年集上,老老少少,兴高采烈,春风满面。

  鲁北老家的年集可热闹了。尤其是县城大集,人头攒动,人来人往,可谓摩肩接踵。街市两边摆放着百货杂品、鸡鸭肉鱼、自种蔬菜、杂耍鞭炮等,真有点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我最想去的是鞭炮市场。那个时候没有汽车,驼运鞭炮的车最有范的是大马车,其他有小驴车、头沟(牛)车、小推车等。鞭炮有窜天猴、小摔鞭、二起脚,有大小挂鞭,大小雷子等,琳琅满目。雷子可响了,一爆炸,真有点惊天动地之感。缠着父亲买上几挂鞭炮,心里别提多高兴了。那年味就在父亲买的鞭炮里,点燃它,心花怒放。

  小年前后,庄户人家都要大扫除,这是民间除旧迎新的传统习俗。老百姓要把一年的污秽晦气扫除掉,过一个干净清新的春节,预示来年有一个好的年景。

  到了腊月三十,父母亲就忙着准备年夜饭。北方的年夜饭主要是包饺子。包饺子看起来容易,其实也不那么简单。饺子好不好吃关键是要调配好饺子馅。记得母亲调的饺子馅香纯味鲜。年味在母亲包的饺子里圆满丰盈。

  过年是孩子们最期盼的节日,穿新衣,放炮仗,打灯笼,吃饺子。除夕晚上兴奋得睡不着。就象苏轼《守岁》中描述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父母张罗的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桌子上摆放着父亲一手烹做的冷盘热炒,刚出锅的饺子热气腾腾。俗话说,“扁食就酒,越吃越有”。父辈们热上一壶烧酒。守岁之夜,一家人欢聚一堂,温情四溢,其乐融融。

  除夕夜鞭炮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好像家家户户要把这一年的快乐都在这个晚上释放出来。有道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当年虽物资匮乏,但年味浓郁醇厚。当然,社会在进步,新时代的年有新的美感,呈现“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景象。人们的祈福也跟上时代脉动,扬帆新的一年。

  时光是一条河,在不经意间已流走。我虽古稀,往事如影,唯有儿时悠悠年味还萦绕在脑海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图片新闻
我这一年
虎刺梅
记忆里的年味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记忆里的年味 2022-02-22 2 2022年02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