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软实力金名片”:让“3·5”成为365

  编者按

  每5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志愿者成为上海展示软实力的金名片”。

  据上海志愿服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截至去年底,“上海志愿者网”实名认证注册志愿者超590万人。2021年,上海市民踊跃参加志愿服务项目,“疫情防控”“文明实践”和“社区服务”类位列前三。申城志愿服务工作能级不断提升,志愿者服务体验良好,在接受志愿服务时也愈发有获得感。

  近日,中宣部命名第七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其中,杨浦区兴家残疾人子女义务辅导学校校长房金妹当选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国歌展示馆入选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然而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绝非在此一天,积极向上的志愿者之光已成为杨浦最美的底色。

  ■记者 汤顺佳   成佳佳   高靓

  社区“锋味”十足——各路志愿者各显其能,送上家门口的“公益盛宴”

  带上一支笔、一个保温杯、一张宣讲提纲,最近,延吉新村街道的“宝藏”党员志愿者陈家逸又在社区忙开了。

  在控江七村居民区,基层党员、居民群众、志愿者都是陈家逸的“学生”。尽管已经年逾八旬,但讲起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奋斗的伟大成就,陈家逸以“开天辟地”“战天斗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感天动地”等“五个天地”串起时间线,越讲越兴奋,越讲越有精神。台下的听众则意犹未尽,表示老党员的宣讲内容直击人心,非常“解渴”。

  去年12月30日,延吉新村街道成立了由高校教师、优秀志愿者、青年党员组成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团,陈家逸就是其中一员。“我虽然退休了,但我是一名党员,有生之年发挥余热,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办好事。”陈家逸说。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的志愿者为居民提供房屋装修期间墙体结构的专业分析和加装电梯的技术咨询服务;杨浦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的志愿者们发挥园艺绿化的专长,帮助居民群众解决日常养花中遇到的问题;延吉派出所的志愿者提供户籍咨询服务,随申办-杨浦区街镇旗舰店运营团队的志愿者们则现场教学“快速亮码”“玩转APP”等手机使用技巧……

  3月3日上午,延春公园内,延吉新村街道的各路志愿者还在“延吉锋味”公益市集各显其能,共同展现异彩纷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公益盛宴。

  此次活动还吸引了延吉共建单位的青年党员、团员青年加入。他们带来的防范金融诈骗宣传、超声波清洗眼镜、智能手机应用解答、手机全身清洁等服务赢得了居民群众的交口称赞。上海理工大学研团委青年党员康加烁表示,作为高校志愿者,参与社区活动,贡献青年力量,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非常有意义。

  初出茅庐的他们披上绿马甲——高校公益反哺社区“零距离”

  “奶奶,这里要涂粉红色。”

  “这里我们用黄色贴布,贴上去就好……”

  3月4日下午两点,四平路街道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内,来自同济大学新生院同舟学堂的大一学生正与爷爷奶奶围坐在桌边,为一张张彩色拼贴画忙碌着。

  朱羽伦就是其中之一。第一次来到养老机构做志愿服务,他却觉得应对自如,且相当愉悦。因为平日在家,他就是爷爷奶奶的开心果。“我在家也经常陪爷爷奶奶聊天,教他们用智能手机,所以比较有经验。我觉得在陪伴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耐心,像这次画画过程中,就需要一步步指导,因为我们年轻人是体会不到老人因身体机能衰退而导致的行动困难的。”朱羽伦说。

  助老员黄燕告诉记者,这间日间服务中心里的老人平均年龄已超过85岁,且95%以上独居。大学生们的到来,就像生活中新添的一抹亮色。“老人们对情感陪伴有很大需求,每次有年轻人来这儿,陪他们坐坐、聊聊,大家很高兴。”黄燕说,“有时候他们还会催问我,孩子们下一次何时来,特别期待。”

  与此同时,鞍山四村第二居民区内,一场社区清洁行动也正在火热进行。“虽然我们才大一,但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社区清洁活动。”罗潇说,“平常,学校也经常鼓励我们参加这样的志愿活动。课本之外,我们也需要融入社区,发扬奉献精神,为公益作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高校与其所在社区之间,始终维系着共生共建的关系纽带。社区为高校提供发展的土壤与优质服务,高校则通过师生资源实现反哺。

  当天,四平路街道联合同济大学新生院同舟学堂,组织开展了一场环同济“百名大学生进社区”活动,助力打造“环同济幸福生活圈”。一大批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披上绿马甲,化身志愿者,奔赴四平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阜新路睦邻中心、四平图书馆和各居民区。

  记者了解到,自2015年起,四平路街道和同济大学携手打造“百名大学生进社区公益行”志愿服务品牌,打通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最后一公里”,实现高校公益反哺社区“零距离”。同时,四平路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指导站和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学雷锋志愿服务岗,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项目化,有效整合同济大学、东区电信局、邮电设计院等63家“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单位志愿服务资源,不断增强“环同济志愿服务联盟”软实力。

  老技艺以另一种形式“重出江湖”——“为民服务很开心,让我感到自己很有价值”

  磨刀、拷边、修拉链……曾几何时,这些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小摊”,已在城区难觅踪迹。不过,这些老手艺人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居民的面前。

  3月4日上午九点,中原城市广场门前支起了十几个遮雨棚,来自社区和辖区企业的多家志愿者服务队已准备就绪。

  在附近理发店任职的汪冬,就是志愿者之一。他说,自家理发店多年连续参加志愿服务,他也经常是其中一员。在学雷锋纪念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为居民们提供便民服务,他很高兴。“公益服务不收费,但我们全程按照店内标准,规范理发。”汪冬说,“居民们坐下后,我会询问他们想要什么发型,尽可能让他们满意。”

  今年73岁的张明昌及其朋友老郭则负责驻守磨刀摊位。相比年轻的汪冬,他们的志愿服务经验更为丰富。两块铁色的磨刀石架在面前,只见一手压住刀面,一手扶着刀柄,一把把历经数十年风雨的刀具,就在他们手中“焕发光彩”。张明昌告诉记者,自己和老郭当过兵,磨刀这些事,以前在部队就学会了。“我退休后,这种志愿服务几乎是次次不落下,”张明昌笑着说,“为民服务很开心,让我感到自己很有价值。”

  争当新时代小雷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连日来,民办打一外国语小学以党建带团建、队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雷锋”系列主题活动。学校大队部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通过主题升旗仪式、“学子小课堂”、社区助老服务等活动,帮助学生重温雷锋故事,感受志愿服务精神,引导学生争当新时代小雷锋。

  “学子小课堂”上,学生们变声“小讲师”,开展了“讲雷锋故事,学雷锋精神”主题故事会。小讲师们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雷锋的生平、事迹及语录,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走近这位不平凡的英雄,学习他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全心全意的服务精神、对待工作的敬业精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民办打一外国语小学的少先队员代表来到四平日托所看望老人,跳舞、唱歌、弹琴……为老人们送去了精彩节目。同时,学校自带转播设备,通过全校直播让每一位学生了解、感受志愿服务的快乐。

  3月5日,该校的党团员教师还带领少先队员志愿者们一同前往杨浦滨江进行思政人文课堂教育,在行走中领略杨浦滨江风光,感受杨浦百年巨变。“少先队员志愿者化身小小讲解员,用童言童语讲述在杨浦滨江发生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滨江、了解杨浦。”民办打一外国语小学相关负责人说。

  3月4日,上海市育鹰学校的师生们则来到共建单位南茶园居民区,开展“学雷锋”向社区捐书和清洁包干区认领仪式。此次,育鹰学校认领了两块区域,作为每月学生的清洁包干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整治。值得一提的是,当天,育鹰学校还向社区送上了100余本图书和200多份杂志,丰富社区活动室的“馆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软实力金名片”:让“3·5”成为365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软实力金名片”:让“3·5”成为365 2022-03-08 2 2022年03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