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疫”线特写——
他们冲锋在前,你我静待花开

  编者按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总有人为万家灯火默默守护,每一位挺身而出的英雄都值得被铭记。

  微光汇聚星河万顷,众志凝成剑气如虹。他们今天的无畏奔赴,将成为这座温暖城市的“独家记忆”。

  ■宗禾   毛信慧

  每天灯火通明,过着别样的“夜生活”——当好“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封闭的实验室内,核酸检测机器24小时运作个不停。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副主任肖建伟是这项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检测人员要采取生物安全三级个人防护,穿着厚厚的装备,长时间保持弯腰低头的姿势工作,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一进去就是6、7个小时。近期因疫情防控需要,检测量和工作时间大幅提升,而送到疾控实验室检测的往往都是重点人群样本,危险性更高,作为一名党员,他带领组内的队员与病毒面对面……实验室每天灯火通明,里面的工作人员过着别样的“夜生活”。

  2020年初,杨浦区疾控中心就成立了3支党员突击队,分别是实验室抗击新冠党员突击队、防疫科抗击新冠党员突击队和消毒组抗击新冠党员突击队。目前,他们依然战斗在“疫”线,坚决筑牢健康安全防线。

  徐湘是消毒组抗击新冠党员突击队的一员,从疫情最初的医院发热门诊督导、医院消毒风险现场评估、集中隔离点消毒指导到食品冷链采样、大型考试活动保障,再到现在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她常说自己是一名党员,就要当好“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只要接到通知,就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徐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恪尽职守。

  马书梅和肖志平是防疫科抗击新冠党员突击队的成员,他们所在的密接组是疫情防控的信息交流中心,收集流调组排摸到的密接、次密信息,接收市疾控中心和其它区疾控中心推送的协查信息,及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沟通,对风险人员进行管控,为防止疫情扩散提供“情报支持”。

  “梅梅姐,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呀?”“交给我吧!”疫情初期,马书梅就投身一线,肩负起了密接管理的重任。历经两年多的锤炼,她已经成为大家口中的“老法师”,组里的小伙伴遇到困难,都会找她帮忙。每天做不完的报表、转不完的信息、报不完的数据、加不完的班、熬不完的夜,她却从不叫苦、不喊累,“5+2”、白加黑地奋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不分昼夜驻扎在单位,努力学习制表技能,不断提高数据整理能力,保障信息及时、准确、高效流转。

  密接组需要24小时在线,肖志平有时需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从不抱怨;季路则在两位“老法师”的言传身教和带领下,细致耐心地将来源广泛的风险人员管控口径逐个核实,多条线多人员对接,第一时间通知街道落实管控……

  早早集结完毕,“疫”无反顾——“前线先锋”回来,“幕后英雄”又悄然上岗

  16名党员急先锋、40名先锋预备役,早早集结完毕,义无反顾地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有“抗疫”经验丰富的老兵,有坚守实验室与时间赛跑的检验师,也有筹措物资做好后勤保障的“守门人”,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党员抗疫突击队从组建至今,充分发挥“一支部一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

  3月15日凌晨,医院在接到外出采样指令后,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3月16日清晨接到大规模采样任务后,后勤物资组马不停蹄调配物资,带领党员志愿者一项项清点、打包准备,“隔离衣、防护服、试剂、PDA……”反复核对、反复调整打包方式,务必让前线的先锋队第一时间开展采样任务。

  中午11点,党员先锋队准时出发,两两一组快速到位。勘察点位,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布置检测场地,摆放物资,耐心疏导居民有序排队,提醒居民按规定戴好口罩并保持1米安全距离……

  “抬头,张嘴,啊……”这句话仿佛是录音,在采样现场重复“播放”着。晚上8点等最后一组采样队伍回到医院,另一群幕后英雄又悄然上岗,那就是医院PCR实验室检验组,加上前期整理、编号、取样、提取等,她们在负压实验室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在杨浦的抗疫战场,这样的党员身影出现在每条战线,这些身披“白色铠甲”的战士,身体力行地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图说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他们冲锋在前,你我静待花开
老人足不出户也精彩
爱心企业“疫”起守“沪”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他们冲锋在前,你我静待花开 2022-03-22 2 2022年03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