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战“疫”的他们 绽放最美青春

  ■樊丽萍

  当前的上海,正处于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疫情来势汹汹,防疫压力陡增,守护这座城市,需要一种“越艰难,越向前”的精神。连日来,从冲在第一线的“大白”,到穿行在封控社区的党员志愿者,再到在“闭环”校园里为保障师生生活默默付出的“蓝马甲”“小红帽”……观察身边的守“沪”者,不由让人心生感动:曾经还是孩子的90后、00后,如今已然成为战“疫”一线的重要一员。在战“疫”中奋力向前的他们,如一束束光,分外鲜亮,给更多的人以感动和鼓舞!

  这两天,不少大学校园都在“闭环”中。面对核酸检测,几所师生员工多达三四万人的高校,以一排排有序的长队演绎着抗疫进行时的团结友爱。有学子留言:即便在深夜甚至凌晨完成检测,都感觉“晚风里尽是爱与温暖”。确实,所谓同心战“疫”,首先是同心同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防疫当前,哪怕校园正常教学秩序有所改变,甚至要经受一些“压力测试”,但选择服从、配合,行动听指挥,出于理解的同理心,正是青春向阳的姿态。

  青春是用来拼搏的,行动是最好的表达。也有人发现,校园的绿茵场、体育馆里,为自己采样的“大白”,维护现场秩序的“小红帽”,竟是平时的同窗或学长、学妹。防疫当前,不少医学背景的学子披上白袍、一秒“变身”,不仅无惧几百次挥臂的大体力劳动,有人还在百忙中不忘玩一把“浪漫”,把自己的心愿悄悄写在防护服下的T恤上——“我在春天等你”。这张无意中定格的画面,连日来全网刷屏。战“疫”者的青春表达如此清晰:无惧困难,乐观面对,春日美好属于我们。

  在战“疫”中唱响的青春组歌,也再次刷新人们对90后、00后的理解。毋庸多言,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而复杂。为配合防疫,校园里也要减少聚集、流动,昔日熙熙攘攘的教室安静了,但校园里照样有属于“青春的声音”。空中课堂里,互动热闹丝毫不减,学子们安心学习、专注科研、在线上完成论文预答辩,甚至上线“互助文档”自助助人……键盘的敲击声,清脆有力。夜幕降临,伴着宿舍楼的点点灯光,“阳台音乐会”开始了,学生们或合唱、或演奏、或拉歌、或加油。疫情下,校园暂时隔离封闭,但青春的热情洋溢是封不住的!

  走出校园,在我们身边,还有更多可爱的守“沪”者,你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总能被青春的风采感动。流调工作夜以继日,90后疾控人常说自己“年轻,扛得住”;“空中课堂”上线,95后“小老师”忙着打开摄像头当好“主播”;保障封控区居民生活物资,90后快递小哥挥汗如雨、加急速递……

  疫“启”成长。和新冠病毒交战的800多天,包括眼前的这场战“疫”,对今天的很多年轻人来说,就是一个最真实、最生动、最励志的课堂。“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疫情之下,逆行的“白袍战士”等凡人英雄带来太多感动。对感动最好的致敬,就是行动!加入他们、成为他们,或配合他们的工作,哪怕力量再微小、哪怕只是凡人善举,也是在为战“疫”贡献力量。

  所幸,今天的90后、00后已经懂得这个道理。战“疫”线上的他们,正绽放着自己最美的青春。

  (来源:文汇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图说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
“屏牢”背后的城市韧性
战“疫”的他们 绽放最美青春
筑牢数字生态的制度根基
杨浦时报评论05战“疫”的他们 绽放最美青春 2022-03-22 2 2022年03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