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朋友圈看到各种大采购、各种非规定路线出门“遛弯”的视频、照片和文字,生出一种担忧。这场疫情阻击战、攻坚战已打了两月之久,难免有些疲累,无数人渴盼胜利,此时,我们最应该规避什么?
疫情防控处于不进则退、风险反弹的关键期,最不希望看到的应该有两点:一、因为疫情初步向好,松懈情绪滋生,“防”字抛脑后,给病毒“反攻”留下机会。二、三区管理部分手势流于形式,执行打折扣,泄气跑漏。
“防”范区千万不要把“防”字改“放”字。我们封路、封区,停工停产,是因为不得已。但大家总是要逐步回归正常生活,复工复产。上海推出“场所码”“数字哨兵”,就是要在保护市民个人隐私的前提下,精准防控,让重点场所进出管理更便捷。因此,第一“防”,请防范区市民务必自律遵守扫码通行。第二“防”,就是要“防”大家的心态松弛。对病毒的“防”,可不能随着小区的解封而解封。
从全域的“社会面基本清零”,到全域“社会面清零”,到完全实现“动态清零”、完全控制疫情——这些概念近来被人们持续热议,微妙差异背后对应的,是疫情防控的复杂性。其间,是一个渐次进行的过程。疫情防控取得现有的成绩,我们每个人都是英雄,更是无数医护人员、基层干部和志愿者慎终如始,与病毒赛跑和搏斗的结果。保有这个成绩,并进一步扩大“战绩”,需要大家再接再厉、一鼓作气。
不能忽视的是,奥密克戎毒株本身有其超强的隐匿性、传播性,随时可能反扑,稍有疏忽,就有破防之虞。加上病毒的潜伏期等因素,仅有一两天的社会面“零新增”,尚不能断定社会面已经得到完全控制。前期的疫情走势已表明,社会面清零需要一个周期进行巩固、检验。
各区情况不尽相同,目前的疫情形势也有差异。而上海是一座流动性极强的超大城市。这意味着,在充分实现“四应四尽”、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全市的社会面清零之前,不能放松防控。
社会面清零,也不等于立刻完全解封——根据各地经验,在完成社会面清零任务之后,到彻底扫除疫情传播风险,实现“动态清零”目标,完全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还需一段时间。在此期间,防控措施应动态调整、不断优化,如针对连续7天无新增病例的小区,应及时降级管理,加快恢复社会正常秩序。
同时,总的原则,仍是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包括后续的常态化防控措施——社会面清零后,一段时间内经常性的核酸检测等,将成为新的常态化防控措施。这是根据“动态清零”总方针要求,因应奥密克戎传播特征而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正是落实“四早”。这就迫切需要有关方面尽快提升能力建设,做足储备,也需要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
对个人来说,严格个人防护、履行防控责任,仍值得一再强调。“清零”不等于完全“解封”,“解封”也不等于彻底“解防”,不等于可以过度聚集、流动,忽视必要的防护措施——奥密克戎是一个很擅长“趁虚而入”的病毒,而要真正构筑起铜墙铁壁,必须靠我们每个人时刻绷紧这根防控的弦。
胜利的曙光初现,我们需要再坚持一下、再努力一下。每个人多一些坚守和努力,守住来之不易的成果、不断巩固并扩大这样的成果,真正的胜利就会早一些到来。
(来源:解放日报、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