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毛信慧 宋玥 文/摄
深夜11点,五角场街道疫情防控数据工作组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不时传出清脆的键盘敲击声。此时此刻,工作人员们正在紧张地比对数据,这些信息为疫情分析研判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直接影响疫情防控的响应速度,重要性不言而喻。
日均工作 15小时以上,每天上报10余套数据表格……“战疫”的幕后“守护者”中,就有区人社局的下沉干部。
4月中下旬,区人社局抽调骨干力量,组建了一支10人抗疫支援队伍下沉五角场街道,协助开展疫情防控相关工作。连日来,他们坚守在不同岗位上,尽己所能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数据信息的“防控网”:形成七大类分析报表,实现统计的每个环节到岗到人
数据工作组昼夜坚守岗位,主要负责各类疫情防控数据的统计汇总、筛查、分析、判定。
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是数据信息采集的工作重点。为此,数据工作组主动跨前,积极对接五角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运组、核酸检测组、追阳组、非居民区工作组和各居委会,进行收集汇总。
据了解,数据工作组针对阳性患者、高龄危重、密接人员等不同人群,分别建立了对应的工作流程和指引。同时,工作组还基于重点小区、重点人群的各类信息,分析形成七大类数据分析报表,派专人负责每项数据、每张表格、每个对口部门,实现了数据统计的每个环节到岗到人。
组员们以专业的精神、钻研的劲头,及时发现工作盲点、管控弱点,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和方法,力争做到“迅速采集、实时分析、精准上报”,为街道疫情防控决策部署提供了清晰准确的数据依据,用数据信息构建了一张无形的“防控网”。
传递温暖的“小太阳”:关爱保障特殊人群,构建“工作组-居委会-楼组长”三级网络架构
社会关爱和应急工作组负责的是辖区特殊群体关爱及医疗等应急处置。下沉的第一天,他们就迅速启动了特殊人群的排摸工作。
工作组成员介绍,依托居委会、楼委会,摸清重疾患者、高龄独居老人、孕产妇、低保对象等各类人员千余人,并同步建立了特殊人群基本信息库。“工作组通过构建‘工作组-居委会-楼组长’三级网络架构,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工作组在保障疫情期间特殊人群刚需的同时,持续为特殊人群的封控生活送去温暖。针对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工作组通过联络相关部门和平台,落实定点送餐服务。
据统计,目前已通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老友记助餐平台每天为社区144名老人提供餐食,同时还依托“睦邻小厨”助餐点,为周边老年居民供餐2200余份。
除了为散居孤儿、困境儿童、特困供养、重残无业等人员采购配送生活物资外,工作组还依据实际情况,为特殊人群增加保供频次,每3-5天配送一次蔬菜或副食,7-10天配送主食。
为解决五角场社区的用药需求,工作组通过与长海医院等医疗机构建立“绿色通道”为社区居民代配药。此外,针对血透、放化疗、孕产妇及重大疾病患者的紧急就医需求,工作组积极与街道沟通协商,严格按照疫情防范要求,尽可能安排保障车辆转运就诊。
防疫管控的“啄木鸟”:每日开展现场情况督查,于细微处发现风险和漏洞
每晚6点,五角场街道临时党委督查工作会议准时召开。会上,专项督查组成员借助PPT、数据图表等手段,直观明了地反映一线督查情况,并详细汇报白天在基层工作现场收集的反馈意见、建议,供疫情防控决策参考。
专项督查组主要负责每日常态化巡查小区门岗和街面店铺,监督疫情防控管理问题的整改落实。根据街道防疫要求,专项督查组科学规划门岗区域,在小区大门口分划出“清洁区、缓冲区和封控区”,划定快递员、门卫、志愿者的活动范围,并自制相关示意图说明。
此外,督查组明确规定快递的消杀、静置和转运以及查验快递员两码等工作规范,通过督促落实“守好门、护好人、管好物”的工作职责,降低病毒物传人、人传人的风险。
在每日开展的督查工作中,身着“大白”的督查组成员,仔细核对工作组自制检查表中的每项内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拍照和记录,如同勤劳的“啄木鸟”,于细微处发现风险和漏洞,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和平安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