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生·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反有组织犯罪法亮点解读(一)

  2021年1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该法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反有组织犯罪法共9章77条,包括总则、预防和治理、案件办理、涉案财产认定和处置、国家工作人员涉有组织犯罪的处理、国际合作等。

  这部法律到底有什么“硬核”内在?

  亮点一:从分散低效到系统牢固

  改革开放以来,为防治一些地方沉渣泛起的黑恶势力,我国1997年刑法规定了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此后,立法、司法机关通过刑法修正案、法律解释、司法解释等形式对相关规定作了完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针对司法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中央政法单位发布了依法办理恶势力、“套路贷”刑事案件的规定等10个法律政策文件。如今从分散低效局面到系统牢固的体系,反有组织犯罪法有力有效填补空缺,筑起“法治长城”。

  反有组织犯罪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扫黑除恶的决策部署,依照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系统总结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践经验,推动扫黑除恶工作机制化、常态化开展,提升扫黑除恶工作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为遏制有组织犯罪滋生蔓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

  反有组织犯罪法明确了有组织犯罪、恶势力组织的概念,对恶势力组织可以适用法律规定的惩治和防范措施做出了规定,实现在这一领域的有法可依。

  亮点二:恶势力组织被定义为法律概念

  在我国刑法上,认定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应当同时具备以下特征:

  (一)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

  (二)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

  (三)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

  (四)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或者纵容,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

  上述规定,使得实践中对萌芽状态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打击力度不够,难以实现“露头就打”“打早打小”的目的。为此,反有组织犯罪法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雏形——恶势力组织明确定义为法律概念。规定,恶势力组织是指经常纠集在一起,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领域内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群众,扰乱社会秩序、经济秩序,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但尚未形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组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资讯
   第08版:专题
这个社区,有一群“候鸟”志愿者
幸福村的“配药小分队”
反有组织犯罪法亮点解读(一)
加价九成出售蔬菜非法牟利
《反有组织犯罪法》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严厉打击黑恶犯罪 共建和谐平安杨浦
记者探访常态化核酸采样点
杨浦时报民生·社会04反有组织犯罪法亮点解读(一) 2022-05-26 2 2022年05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