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周六开放,直击妇好鸮尊、青铜“神兽”等文物“开箱”——
“宅兹中国”:三千多年前重宝亮相

  据解放日报 7月25日下午,多名工作人员围在一个半人高的大箱子边,“开箱”一系列珍贵的夏商周时期文物。“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正在紧锣密鼓地布展,将于本周六向公众开放。这场由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主办的展览将展出来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20余家文博单位的200余件(套)夏商周时期的文物,其中不乏“镇馆之宝”。

  首先开箱的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之一的妇好鸮尊。鸮是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这一鸮尊高45.9厘米、口长16.4厘米,两条眉毛高高立起,两足和下垂的尾巴构成稳定的支撑。猫头鹰的脑后部则是可以打开的器口。这一青铜器被认为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是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之一。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介绍,鸮尊于1976年在殷墟妇好墓出土,为商代晚期文物。妇好虽不见于史书文献,但在出土的甲骨文上多有记录,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也有与她相关的铭文。根据这些记录,妇好是商代一位女政治家和军事家,曾攻克周边诸多方国。

  “开箱”的第二件文物也是一尊青铜器,业内以“神兽”来命名。陈杰介绍,这尊镶嵌绿松石神兽于1990年在河南淅川徐家岭M9出土,本是一对,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另一件就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借展的这一件。记者发现,这些青铜器部件的接口处呈“凸”字形,与如今流行的积木、模型等卡口十分相似。“这些需要拼接的青铜器的卡口处与榫卯结构类似,拼接上去即可固定。”据工作人员介绍,虽然这些文物展出前拼接会借助不损害文物的黏合物加固以确保安全,但其本身结构也较稳定,而且这尊神兽很可能采用的是失蜡法来铸造各个零件,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与当时的工艺水平。

  当这尊神兽在展台上再现英姿之后,工作人员用吊车将与展台匹配的玻璃展柜举起,缓缓贴近展台,再手动微调,将展柜卡进精准的位置。“这个过程在业内叫作‘封箱’。”仅调整玻璃柜位置就持续了近10分钟。

  “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是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首个特展,“宅兹中国”出自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也是最早“中国”一词的出处。铭文里的“中国”是方位词,指的是地理意义上的国之中央,指的是今洛阳一带。■简工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English Edition
   第08版:专题
对舞台的渴望和盛夏一样热烈
中外音乐家“齐聚云端”
在古诗词中寻回诗心
图片新闻
“宅兹中国”:三千多年前重宝亮相
杨浦时报文化05“宅兹中国”:三千多年前重宝亮相 2022-07-28 2 2022年07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