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怎么从“家门口”的“大小事”出发,打造社区“邻里共同体”?
凝聚“点点”力量 铸就“成片”风景

  本版图片由相关单位提供

  编者按

  关注居民“急难愁盼”事,以自治项目为载体,不断探索社区治理的新方法、新路径,引导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是共建美好“睦邻家园”的应有之举。

  近年来,为进一步打造社区“邻里共同体”,构建城市“熟人社区”,杨浦结合区域发展特点,聚焦“微观单元”,从协商“家门口”的“大小事”出发,凝聚“点点”自治力量,铸就“成片”美丽风景。

  ■宗禾   成佳佳

  “选品”有质量,“零门槛”入团——家庭公益实践新玩法,打造社区“最后100米公益圈”

  “抢单”、对接承办方、组建活动群、接收物料并进行派发……这一套从疫情期间团购物资衍生而来的流程,如今已经进化为社区团购亲子公益活动的完整链条。不管是朝气蓬勃的学生党,还是风华正茂的上班族,或是两鬓微白的老年人,只要热衷公益、认真负责、喜欢交流,都能加入“团长”队伍。

  今年7月,由杨浦区妇联主导推出的“小小心‘益’·为爱成‘团’”杨浦区妇联“益”团团公益开放平台正式上线。

  该平台以杨浦区妇联“爱风尚”“爱陪伴”“爱守护”三爱品牌为抓手,打造“社区家庭公益活动团”——将众多特色的家庭公益活动作为“团购物资”,招募社区公益团团长(志愿者),为社区内的其他家庭“拼团”各种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打造社区“最后100米公益圈”,加快形成社区自治品牌。

  记者从运营方壹家家庭服务了解到,截至8月16日,平台已积累了4190名成员,累计跟团突破1600组家庭。高人气的背景下,平台也为杨浦社区家庭提供了63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社区公益活动,居民们每天都能在线收获新的快乐。

  正是依托疫情期间“团长”们的群众影响力,“益”团团公益开放平台一上线就“一呼百应”。

  “甜妈”是政熙路小区的一名年轻宝妈,也是“益”团团平台的一名团长。在成为团长,组织参与了几场优质活动后,“甜妈”又积极将平台推荐给了社区内更多的年轻宝爸宝妈。“我们社区有一定的志愿服务基础,后疫情时代,对于开展家庭类社区公益活动的呼声很高,听说可以‘团’到各式各样的家庭公益活动,大家的参与热情高涨。”“甜妈”告诉记者,自己最近还动员了暑期带娃主力——老人,年轻人手把手教老人下载使用腾讯会议等在线平台,邀请他们一起带孩子参与线上公益活动。“一方面,陪着小辈一起参与,帮助老一辈理解家庭教育新模式。另一方面,让他们进一步熟悉智能手机的操作,和谐的家庭关系下,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值得被关注。”

  “益”团团不仅有“大团长”的热情满满,也有“小团长”的忙碌身影。百兴花园“大团长”仇悦之的女儿黄达超是杭州路第一小学四年级学生,年仅10岁的黄达超已经有了两年志愿服务经验。

  在7月5日百兴花园“接单”的一场芳香家庭护理活动中,黄达超作为“小团长”,从独立对接承办方,到挨家挨户发放物资、后期线上主持互动,她的表现丝毫不逊色于妈妈。“志愿公益活动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和人文情怀,懂得换位思考,为别人着想。”仇悦之说。

  事实上,区妇联还有一个“小小志愿者”项目——“壹万小时的礼物”,一直在培养3到12岁孩子的志愿精神与服务能力。公益平台的推出恰逢暑期,得到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积极响应。每次活动都由“小小志愿者”自己构思策划,站在孩子的视角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也是举办家庭公益活动的初衷。

  蚊子太可恶,打不尽,驱不散?那就亲手制作一瓶植物芳香驱蚊水。缺乏运动?参加线上运动游戏主题营,甩掉身上的赘肉。

  一个多月以来,亲子阅读、创意手工、阳台种植、线上运动游戏……在“益”团团公益平台上推出的活动场场爆满,正是得益于区妇联前期在社区以家庭为单位的充分调研。亲子家庭需要什么,社区公益缺乏什么,“益”团团公益开放平台上的所有“选品”都是对症下药,充分回应社区居民呼声。

  作为应运而生的新生产物,“益”团团公益开放平台不仅是家庭人群共享的活动平台,也着力完善共享化运营体系,打造标准化业务流程,开放吸收全区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的优质公益服务内容,打造独特的下沉式公益闭环,开创了家庭公益实践新玩法。

  区妇联家庭儿童部负责人表示,未来,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益”团团公益开放平台将更好地凝聚家庭持续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不断提升公益团队的凝聚力、影响力、号召力,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从“人找点”变成“车找人”——在家门口即可实现核酸检测“自由”

  如今,及时进行核酸检测,为出行“续航”已成为生活常态。怎么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核酸检测“自由”?

  “我们能不能自己组建核酸采样小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一想法很快成为了现实。四平路街道通过政府引导、自主报名的方式,积极组织机关干部、居委会干部、社区志愿者参加采样培训,考核合格后可上岗采样。

  鞍山一村第二居民区的核酸采样工作由居委会组织推进,点位工作人员则均由持证志愿者和社区党员构成。同时,社区提供核酸采样点所需的采集管、棉签、酒精、消毒液、口罩、手套等物资,共同确保检测工作有序有效。采样现场,“大白”、扫码员和秩序维护员等每个人都很快进入工作角色。

  与其他小区不同,鞍山一村第二居民区采用的是移动采样,志愿者们拉着三辆改造的采样手推车,把采样服务送到楼栋口,大幅减少核酸采样期间人群聚集,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更高效、更便捷的核酸采样服务。

  从“人找点”变成“车找人”,从“我配合”变成“我报名”,社区以自治的形式引领居民参与小区核酸采样工作的全过程。

  “接了个电话没想到报名已经满了,下次要赶早‘蹲点’。”公交新村居民区一吹响“集结号”,就有500余名志愿者积极报名。随着培训完成,截至目前小区已有40多名志愿者考取合格证,平均年龄45岁以下。

  “白天在单位正常上班,平时晚上和双休日都可以参加采样工作,在疫情面前,作为一名社区居民,我想出一份力。”公交新村内,很多年轻人、党员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只要有时间就来参加社区防疫工作,这是应该做的。”

  街道各居民区自治核酸采样首次运行以来,持证志愿者作为主力军,有序开展秩序维护、扫码录入、核酸采样等工作,目前已实现23个居民区核酸检测“自治模式”全覆盖。

  小区“大环境”美丽蜕变,楼道“小环境”不断提升——与居民共同谋划防疫常态化背景下的家园新图景

  “这么多年,终于不再臭气熏天了,可以开窗透气了。”面对辽源西路100弄如今整洁干净的街面,一位居住了十四年的居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辽源西路100弄地处辽二居民区,长期以来无证摊贩聚集,高峰时段有近500个摊位,环境脏乱差问题严重,街道多番整治也无法彻底解决。在此背景下,社区居民自发组建了一支“美丽家园”守护队,60名队员每天对100弄进行分时段巡逻,对乱设摊行为进行制止,有效遏制了乱设摊现象的回潮。

  究竟用了什么妙招,解决了这一“顽疾”呢?

  由于部分居民直接是设摊者或是摊位费收取者,守护队在开展行动前先通过挨家挨户发放《制止弄内乱设摊,共创美好生活环境》倡议书,获得大部分无直接利益瓜葛的居民的支持。队员们联合支持整治的居民,对参与设摊或是收取摊位费的居民进行反复劝说,使对方意识到健康、安全对自身及其家人的重要性。深入的宣传工作,让越来越多居民成为了守护队的“盟军”。

  遇到偷偷设摊的摊贩,守护队队员以“先礼后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等灵活方式开展工作,通过轮班严守和定点巡逻,及时遏制乱设摊,对坚决不配合的,及时联系城管、居委会、物业等,采取相应措施。

  在劝导过程中,队员们对确有困难的设摊者也会施以援手。人性化的处置方式让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为巩固整治成效提供了有效保障。

  居委会也搭建了民主协商平台,经集体商议,先后制定了“美丽家园”守护队巡逻守则、巡逻流程图,明确了巡逻的分组、时间、区域、记录、问题处置等各项要求。在实践中,守护队逐步建立了补缺制度、请假制度、激励制度、月会制度等,有利于队伍长远稳定发展。

  小区“大环境”的改善为居民带来了新气象,而楼道“小环境”的提升能更进一步增加居民的幸福感。

  2019年至今,江浦路街道还陆续完成了近百个星级睦邻楼组的硬件空间打造工作,配合制度创建、团队建设、骨干培育、氛围营造等内涵建设,目前已打造了十类各具特色的党建引领下的星级睦邻楼组,并形成了丰富且独特的楼组建设系列成果。

  街道借助第三方社会组织的专业力量,认真梳理总结5年来的楼组建设经验,最终形成了《江浦路街道楼组创建指导手册》《江浦路街道楼组工作三十六计》《江浦路街道楼组建设七十二变》《江浦路街道楼组长风采集》等四本楼组建设手册,系统提炼可读性强、操作性高的基层治理“新方法”。

  下阶段,街道将继续深入挖掘疫情期间楼组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从党建引领、空间营造、居民参与、团队建设、活动载体等多方面着手,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引领广大社区居民共同谋划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楼组建设新图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资讯
   第08版:专题
凝聚“点点”力量 铸就“成片”风景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凝聚“点点”力量 铸就“成片”风景 2022-08-18 2 2022年08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