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涛
本报讯 8月15日起,公交25路“辫子车”正式退役,更新换代为申沃新能源公交车——“白金刚”。
记者从巴士一公司了解到,本次投入运营的27辆“白金刚”,车身以白色为主色调,车长12米,车厢内共设置了33个座位,座位间距相对以往更加宽敞,“座位空间变大了,坐起来很舒服。”有老年乘客表示。
公交25路是一条以助老服务为特色的公交线路,“白金刚”的加入进一步改善了25路公交的乘车环境。公交25路线路负责人蒋军表示,“对老年乘客,将继续做到耐心服务,并且做到三个主动,一是主动帮忙落实座位,二是主动问询目的地,三是主动提醒老人到站下车。”车队将继续做好为老服务工作,将公交25路助老为老的特色传承下去。
据介绍,车内对许多细节进行了完善和提升,整车底盘降低了5公分,老年乘客上车将更加容易;车内电子显示屏采用大号字体,更适合老年人观看;另外,为方便残疾车、婴儿车停放,车厢内增加了2平方米左右的站立区域,设置了椅背和保险带。
“辫子车”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城市风景之一,它不仅带给市民便捷的出行体验,还见证着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
1958年11月1日,公交25路首次登上历史舞台,拖着两根“大辫子”,开启了它64年的营运生涯。
随着上海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公交25路的走向和终点站,也经历了多次调整,不过平凉路军工路的起点站一直未变。每天早上5点,开往南崇明路的首班车从这里“启航”,伴随着车辆一起奔向目的地的,还有两根“辫子”摩擦时产生的“吱吱”声。“每次经过道口,或是转弯的地方,就会听到‘吱吱’的声音。”驾驶员周诚说。
公交25路终点站从广东路外滩调整到十六铺,随后又调整至东新桥,后来又缩线运营至天潼路、汉阳路桥等,最终在1999年将终点站固定在虹口区的南崇明路,延用至今。
而车型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直在更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采用单机无轨电车,八十年代采用的是巨龙电车。到了21世纪,开始启用带空调的上海牌无轨电车,从2014年开始采用青年牌无轨电车。“每次等车低头看手机的时候,只要听到‘小辫子’摩擦的声音,就知道25路来了,以后再也听不到了,蛮怀念的。”市民王玮旎说。历史悠久的“辫子车”25路,承载着市民们独特的城市记忆。
据了解,目前巴士一公司下属的公交6路、8路、13路、14路、15路、19路、20路、22路、23路、24路、28路,仍采用“辫子车”运营,但不久的将来,也将更新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