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希 文
2002年的春节,我是在德国柏林度过的。
德国是一个非移民国家,这里既没有中国城,也没有中国街。在这里过春节,首先是没有放假的时间,其次是主流社会也没有过节的气氛。在那个年代,网络没有现在发达,智能手机也还没有普及,在德国的华人华侨和中国留学生想看看国内的春节晚会并不容易。
驻德国的中国大使馆和德国各个华人社团深知同胞们渴望过春节的愿望,为了欢度春节,生活在海外的中国人都会挤出时间,用一台台文艺晚会在这异国他乡营造出饱含浓浓乡情的中国春节来。
首先是中国大使馆的春节招待会,华人华侨和留学生朋友们欢聚一堂,欣赏精彩的文艺表演,品尝美味的家乡佳肴,大使的新年祝福拉开了马年春节的序幕。
紧接着,我又参加了一场当地华人社团举办的春节晚会,晚会上狮腾龙舞,好戏连台,更有意思的是现场猜谜比赛,引得众人跃跃欲试,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遥远的故乡,拉回到遥远的记忆里。
“‘用德国钱买凤梨’,猜一人名。”台上的主持人刚报出谜面,我马上就举手抢答:“马可·波罗!”(那时德国的货币是德国马克)
作为猜谜的奖品,我获得了一条来自中国杭州的真丝围巾。“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即使走遍了天下的路,谁又能忘却祖国的山和水呢?尤其是临近春节这样的日子里。
几天以后,我戴着这条美丽的真丝围巾,带上两根擀面杖,兴冲冲去为另一场春节晚会做准备工作。这是由我教授汉语的德国普罗洛克语言学校中国部筹办的一场春节晚会,来自中国深圳、湖南等地的几十名中国学生在德国校长乌伟先生的支持下,决定在柏林海鲜楼中餐馆包饺子、唱卡拉OK来庆祝中国春节。
这些中国学生大多是年轻的小留学生,大都第一次在德国过春节,思乡情绪特别浓烈。这不,正包着饺子,手机就接连不断地嘟嘟响,是远方的亲人的思念?还是同在异乡的朋友的问候?顾不得擦净手上的面粉,他们抓起手机就说出了一串串我听不懂的乡音,还有几位大概是想练习会话,开始还尝试用德语作答,然而不到3句就都用普通话说出了“包饺子”这3个字,把一屋子人都惹得大笑起来。
同一时刻,德国柏林中国同学会的春节晚会的锣鼓也已经敲响,一出又一出充满乡情的文艺节目在柏林艺术大学的礼堂里上演。而在全球各地,又有多少华人在包饺子、猜灯谜,舞龙舞狮,一展歌喉,努力在异国他乡营造出过年的气氛呢?
有人说,不管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只要有一个华人,就会有一个春节。传统的中国春节,永远都不会被离家的游子们忘却。